今天,全世界的目光,落在珠江口。
伶仃洋上,深中大桥伫立在珠江口壮丽的海天一色中。今天通车后,它与黄埔大桥、南沙大桥、虎门大桥、港珠澳大桥4座大桥相伴,进一步撑起大湾区的发展架构,大幅增强整体发展和辐射能级。
深中通道的开通,不仅能够缩短珠江口东西两岸的时空距离,更能为大湾区城市群融合共生提供助力。对这座建设历时7年、全长24公里的深中通道翘首以盼的,不只有珠江口的东西两岸。一直着力“融珠入湾”的湛江、茂名、阳江三城,更是对深中通道满怀期待。
命运的齿轮“转动”:粤西机遇来了
在地图上向西看去,南海之滨的阳江、茂名、湛江,组成了粤西地区。长期以来,粤西远离珠三角核心区域,存在感不高,省内GDP排名也不甚亮眼。但是,粤西早年闯荡深圳的人可不在少数,尤其在建筑装修行业,带着“水烟筒”的湛江师傅一度质量和信誉的保证。粤西地区与深圳地缘相近、文脉相亲,秉持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在“融珠入湾”的发展指引下,粤西已经“闷声”走出了具有当地特色的产业之路。而深中通道的开通,将为粤西地区与深圳的互动和发展注入全新动能。
位于西部陆海新通道、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由贸易港三大战略支点的湛江,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海鲜美食与海滨风光对外地游客有着极高的吸引力,同时还坐拥绿色钢铁、绿色石化、智能汽车、海洋渔牧等产业。茂名以绿色石化、现代农业与食品、先进材料、生物医药与大健康、港口物流、精密仪器设备等产业为支柱,阳江则以合金材料、装备制造、绿色能源等产业为重点。这些当地特色及支柱产业不仅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也为承接大湾区的产业转移奠定了土地、能源、原材料、科研创新等方面的基础。
这片广袤土地,在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的背景下,对这条跨海通道,还有即将到来的机遇,有着相同的期待。2023年开春,广东发布《关于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将“支持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更好承接国内外特别是珠三角地区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产业融合、协同发展”作为总体要求。随后,14个省级配套文件、15个地市承接产业转移实施方案相继出台,与《若干措施》共同构成了“1+14+15”政策体系。其中,《湛江市承接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实施方案》《茂名市高质量承接产业转移实施方案》等系列措施方案,以文件形式,表明了粤西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延伸产业链、建立产业集群配套基地的魄力与雄心。
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大湾区”)经济总量突破14万亿元,以不到全国0.6%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1/9的经济总量。凭借着“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大湾区区域创新体系不断优化,科技创新成果不断问世。据新华社报道,目前,大湾区拥有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汽车等8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太阳能光伏等新兴产业也正在加快发展。高效、便捷的协同发展机制,是大湾区屡创佳绩的原因之一,随着深中通道等基础设施的加速建设,协同发展的成功经验还将延伸至更远,粤西“命运的齿轮”,正随着时空距离的缩短,而加速转动。
直通直达:粤西深圳双向奔赴
有东莞松山湖“珠玉在前”,来自大湾区的产业转移与协同发展,对承接城市来说有着天然的、巨大的吸引力。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实现区域协同发展,粤西一直在紧抓机遇。
此前,湛江已与深圳携手,在产业园区建设、产业转移、产业链现代化等方面进行合作,推动了产业集群发展,深圳经验为湛江带去了全新业态。来自深圳的海洋科技、渔业探测、电子制造、文旅等产业力量先后入驻湛江,双方合作共建深圳南山(湛江)高新产业园,发展“飞地经济”,推动了高附加值产业向粤西地区的有序转移,带动了湛江当地农业、海洋等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湛江港40万吨级的航道建设、湛江港至深圳港的集装箱内贸航线和内外贸同船航线,也为深圳建设世界级集装箱枢纽强港提供了强力支持。
来自深圳、以渔业生产养殖为主要发展方向的紫贝科技,也在2023年6月通过湛江湾实验室的引入而落户湛江,为湛江提供海洋渔业生产养殖赋能及智慧渔业方案。紫贝科技副总经理蔡爵表示,“深中通道的开通,能更好地促进粤西和粤中,甚至粤东更加紧密的交互。对于沟通协助,包括后期的供应链流通,以及新零售都有比较大的帮助。”
作为大湾区能源与原材料供应基地之一,近年来,茂名对传统石油化工产业进行节能降碳改造,提出聚焦发展绿色化工、新材料、新能源三大战略性主导产业。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茂名立足于自身的资源、产业优势,提出“因地制宜重点承接发展绿色化工、新材料、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与金属加工、现代轻工、现代农业和食品、生物医药与健康、汽车制造、数字与信息、安全应急和环保等十大产业和临空经济、总部经济”。在深中通道开通之际,茂名凭借产业基础扎实雄厚、土地开发空间大、投资要素成本低的优势,结合工业用地、科技创新、人才引进、企业发展等方面的一系列惠企政策,展现出打造高质量承接产业转移“优选地”的诚意与决心。
“深中通道通车后,和珠江口西岸城市一样,从茂名前往深圳将不用绕行南沙和东莞,大大缩短了茂名与深圳的通勤时间,交通量也将逐步提高。此外,深湛铁路江门至茂名段的建成通车,填补了茂名无高快速铁路通达的空白,茂名融入了大湾区2小时生活圈。深江铁路建成通车后,茂名无需绕道广州城区,可直通深圳西丽高铁站和深圳机场,大大提高了茂名与深圳的通行效率。目前,茂名正围绕‘两轴-两个圈层’的城市布局,加快完善交通网络,开展深圳至南宁高速公路茂名段的前期研究工作,进一步增加茂名与大湾区的快速联系通道,为茂名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硬连接。”茂名市交通运输局综合规划科科长卢武表示。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向西延伸的第一座城市,在“湾+带”联动作用之下,阳江发展势头同样颇为强劲。阳江坚持“融湾导向”,积极融入前海、河套、南沙、横琴等重大合作平台建设,大力发展绿色能源与新型储能、先进材料和装备制造三大千亿级产业,培育发展超千亿新能源产业集群,加快海上风电场建设,推动五金刀剪、食品加工、新型建材、轻工纺织等百亿级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在海上风电、采矿业、装备制造三个板块的拉动下,阳江工业投资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2023年,阳江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9.5%、增速连续8个月稳居全省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稳健增长。近年来,阳江通过打造海上风电全产业链,探索“海上风电+”融合开发新模式,重点打造的“4+4”现代产业体系极具阳江特色和竞争力,绿色能源与新型储能、先进材料、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等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五金刀剪、食品加工、新型建材、轻工纺织4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为“产业立市”全面起势。阳江,正基于“中国刀剪之都”“中国调味品之都”“海丝名城”的历史,加速崛起成为世界级的风电产业基地。
深中通道通车,意味着粤西将融入大湾区一体化的现代海、陆、空交通运输网络,将更高程度地被纳入大湾区辐射范围当中,人流、物流、资金、信息等生产要素的加速流动,将极大地提升经济效率。通车后,即使是最西端的湛江通往深圳也无需再绕行虎门大桥,公路通达时间将从以前的5个半小时缩短至4个小时左右。若再加上建成后的黄茅海跨海通道,从江门到珠海金湾的通车时间还将缩短到30分钟以内,粤西地区和大湾区之间的联系还将更密切。
在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所执行所长王文博看来,深中通道的作用不仅在陆地上,还在空中。从粤西地区角度来看,更快捷地接入深圳机场,能够大幅缩短货物货品的运输时间,体积小、重量轻、货值高的生物医药、3C电子、生鲜产品等适空产业也将迎来更大发展机遇,后续经深圳机场运输将迎来更快发展。与此同时,大湾区与周边城市“前店后厂”“总部+基地”“前端+后台”“研发+制造”等产业协同发展模式的成功经验,也将进一步通过这条跨海通道走出去,为当地带来新的活力、新的可能。
粤西文旅:迎来客源和升级可能
除了特色的能源、产业禀赋之外,粤西丰富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做好了迎接大湾区宾客的准备。时空距离的缩短,将给彼此生活方式带来新的变化。粤西在历史上是百越文化与中原文化、海洋文化交相辉映之地,不仅人文历史资源积累颇丰,地方文化特色突出,受到当代人所欢迎的自然滨海风光更是盛名在外。深中通道的开通,意味着深圳都市圈在休闲度假方面,多了一个便捷的理想去处。据湛江市文广旅体局产业科一级主任科员陈乐介绍,湛江将抓住这一机遇,进一步加强旅游设施基础建设,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比如与深圳华侨城等国际知名文旅集团合作,能够为湛江带去先进的旅游管理理念与技术手段,推动湛江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共同打造高水平滨海旅游目的地。
交通的便利有利于产业的转移,交通的改善还能带动城市功能的完善与提升。对于湛江、茂名、阳江来说,深中通道的开通,将带来港口、物流、旅游等行业的发展,从而有利于改善当地住房和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深中通道的这一跃,连接的不仅是珠江口东西两岸,更是粤港澳大湾区与粤西地区历史性的跨越。湛江、茂名、阳江,秉持着历史的根基,在这条跨海通道面前,书写着自身对未来发展的信心与期许。
深中通道的建成通车,意味着粤港澳大湾区交通网络“融湾成圈”:不仅区域内通行效率倍增,且与周边区域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增强,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协同发展迎来崭新局面。广东西部重要一极的粤西地区,将在交通物流衔接、产业发展辐射、科技创新接续、资源要素响应、生态环境涵养等方面迎来新一轮发展契机。
采写丨李扬
制图丨徐庆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