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湾区舞台,演绎“湾区声典”!首届粤港澳大湾区语言风采大赛圆满落幕
2024-07-09 12:40
来源: 深圳新闻网
人工智能朗读:

逐梦湾区舞台,演绎“湾区声典”!首届粤港澳大湾区语言风采大赛圆满落幕

深圳新闻网2024年7月9日讯(记者 朱佳若 通讯员 代燕平)7月7日,首届“湾区声典”粤港澳大湾区语言风采大赛颁奖典礼在深圳中心书城举办。此次大赛吸引了众多来自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等地的青年参与,经过初赛、复赛的激烈角逐,最终60组选手脱颖而出,摘得一、二、三等奖。其中,3组冠军选手获得登台表演,一展风采的宝贵机会。

参赛形式多样,500余名湾区青年踊跃报名

用语言传递故事,用声音打动人心。首届“湾区声典”粤港澳大湾区语言风采大赛作为“2024深港澳青年文化交流周”重磅活动,旨在展示大湾区青年的语言才华,通过普通话、粤语、英语和葡萄牙语的交流与传播,彰显湾区风采与语言魅力,加强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对共同语言文化的认同感,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深圳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马庆介绍,本次赛事共设三个参赛组别:青少年组(12-18岁)、成年组(18-45岁)、达人组(两种及以上语言参赛)。自启动报名以来,社会反响热烈,共有500多名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踊跃参赛。他们纷纷用“家乡话”,配以诗歌朗诵、故事讲述、即兴演讲等形式,分享自身经历、身边的耳见耳闻或与“粤港澳大湾区”主题相关的原创故事,冀带出具有启发性的正面讯息,向社会各界人士传递正能量。

为确保大赛的公正性和专业性,赛事亦邀请了众多语言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担任评委,如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获得者王梅、谭可,知名访谈主持人燕山等。经过评委团的初期筛选,共188组作品入围决赛,最后60组选手获奖,其中一等奖13组,二等奖19组,三等奖28组。

倡推动粤语学习传播,彰显湾区语言风采魅力

“大赛参赛者众多,且以青年群体为主。这不仅体现了大湾区人们对语言文化的热爱,也展示了大湾区文化的包容性和多元性。每一位参赛者都是大湾区语言文化的传播者,他们的表现将让更多人感受到大湾区语言的魅力。”马庆在致辞时透露,从整个参赛情况看,普通话和英语语种报名者最多,粤语和葡语略少,这说明大湾区的普通话普及较为成功,国际化程度也日益提高。

但同时也反映了近年来粤语在公共场合和年轻一代中的使用有所减少,“这无疑是一种遗憾,因为粤语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地域特色,它是大湾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共同的文化遗产。”马庆呼吁,年轻一代应在日常生活中多使用粤语,以保持这一语言的活力和传承;社会各界应通过更多的渠道和方式,推动粤语的学习和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这种独特的语言。

值得关注的是,首届“湾区声典”粤港澳大湾区语言风采大赛中,荣获一等奖的多名选手也获得登台展现自己语言风采的宝贵机会。其中,青年组普通话一等奖选手刘慧宇、周纾珏带来了作品《最后一分钟》,以饱满的情绪带领现场观众回溯香港回归的重要历史时刻,表达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青年组普通话一等奖选手章凝誉带来了作品《百合花开》,用温婉的嗓音向现场观众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只要不懈努力,就会获得成功;达人组一等奖选手招梓枫、梁泽钜、李泽甫则用普通话、粤语、英语多语展示作品《穿越时空的告慰》。他们精彩的演绎,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反响。

共寻深港文化脉络,《奔腾的深圳河》新书签售

活动当天,知名报告文学作家、中国作协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杨黎光亦携带新书《奔腾的深圳河》亲临现场,与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进行交流分享,解读书籍背后故事。

据悉,《奔腾的深圳河》以深圳河为脉络,书写一条河、两座城,中国与世界相遇的故事。现场,杨黎光以书为媒,分享自己在深圳生活30多年的经历和见闻,讲述了这座城市的变迁与发展,不仅让青年们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与力量,也对一河之隔的深圳和香港,两地血脉交融、荣辱与共的发展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今天的活动非常精彩,让我对香港乃至祖国内地的历史文化有了新的认识,希望这样的活动可以多举办一些。”来自香港岭南大学的青年学生郭雄懿表示,杨黎光老师知识渊博,现场妙语连珠、屡出金句,为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将激励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更全面地了解深港风土人情,共寻深港文化脉络,深入感受两座城市的文化魅力。

[编辑:唐娜 实习生张玮婷] [责任编辑:单铭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