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4年7月10日讯(记者 赵文硕 王斯涵 林恒鑫 曹宇旋)保税维修成为外贸新业态。什么是保税维修?即企业以保税的方式,把境外或境内非综合保税区里的损坏零部件收集到综合保税区内,通过检测、维修,再送回来源地。为了让在深企业进一步熟悉深圳保税维修的福利政策,7月10日下午,2024年深圳市政府门户网站“政企通”在线访谈邀请深圳市商务局党组成员袁晓方做客直播间,围绕“深入推进保税维修持续稳健发展”主题,与企业代表进行交流,并在线回答网友提问。
“政企通”访谈活动现场。(林恒鑫 摄)
2023年深圳全市保税维修项目产值5.1亿元
近年来,国家、地方在政策层面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充分鼓励保税维修等新业态发展。
袁晓方介绍说,自2019年起,国务院就发布了“国发3号文”《关于促进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在综合保税区内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检测维修中心,允许综合保税区内企业开展高技术、高附加值、符合环保要求的保税检测和全球维修业务。2023年海关总署推出了《海关总署关于推动加工贸易持续高质量发展改革实施方案》16条和《推动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综合改革措施》23条,明确进一步支持保税维修提质升级,建立定期调研机制,了解企业诉求,推动相关部委动态调整保税维修产品目录。
此后,深圳市盐田综合保税区、坪山综合保税区、前海综合保税区先后印发了区内企业开展维修业务监管方案,相关单位依职责对保税维修企业实施核准、海关监管、环保监管和定期评估。
除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深圳四通八达的“海陆空铁”跨境物流线路:16个一级口岸、9个跨境电商通关场站,也为货物的进出口通关提高了时效。
据袁晓方介绍,2023年,深圳全市保税维修项目产值5.1亿元,保税维修项下进出口总额9.6亿美元。
维修产品目录范围“通天达地”
综合保税区内开展保税维修的商品范围须在商务部、生态环境部、海关总署联合发布的三个关于综合保税区维修产品目录的许可范围内:一是综合保税区内企业可以开展航空航天、船舶、轨道交通等97类产品的全球保税维修业务。二是允许综合保税区内企业开展本集团国内销售的自产产品保税维修业务,维修后返回国内,不受维修产品目录限制。三是根据《机电产品进口管理办法》,在符合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的条件下,区内企业可开展列入维修产品目录的禁止进口旧机电产品的保税维修业务,但需符合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及规定要求。
今年3月13日,商务部、生态环境部、海关总署联合发布的第三批综合保税区维修产品目录的公告中,就包含了我市积极争取的“核磁共振成像装置用零件、单反相机、航拍无人机及扫地机器人”等。
根据相关规定,确实无法复运出境的,一律不得内销,一般要按照销毁处置相关规定进行处置,若属于固体废物的还应按照《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办法》和国家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有关要求处置。对于从境内区外进入区域的待维修货物产生的维修坏件和维修边角料,可以通过区域辅助管理系统登记后运至境内区外,但要注意环保的有关要求。
三方向助推保税维修新业态高质量发展
袁晓方表示,保税维修极大地推动了我市企业充分利用保税政策功能优势,形成以生产订单带动维修订单、以维修订单促进生产订单的良性循环。可以促进国际贸易便利化、提升国内产业竞争力、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吸引外资与技术、增加就业机会。
接下来市商务局将从三方面助推保税维修新业态高质量发展:一是进一步推动监管水平提升。根据保税维修项目特点,协同海关部门推动各区打造更符合保税维修项目的通关模式。同时,在确保监管有效的基础上,进一步简化货物核验审批流程与进出口通关时间,减免保证金等相关费用,减轻保税维修企业资金压力。
二是加强跨部门数字化协管。鼓励企业与海关平台数据对接建设,提升企业申报核销保税货物和维修物料效率;推动建设并完善多部门全流程协同监管平台,促进信息共享,提升监管效率,推动保税维修模式蓬勃发展。
三是探索打造保税维修产业集聚区。市商务局将协同海关、生态环境局等部门共同探索推动全市保税维修要素从分散转向高效聚合,通过集聚集成集约发挥保税维修在产业链条上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