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深圳:创新“强磁力”吸引全球优质资源
2024-07-16 07:10
来源: 深圳特区报

改革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深圳:创新“强磁力”吸引全球优质资源

人工智能朗读:

深圳新闻网2024年7月16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徐松)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者事半功倍。深圳称得上出类拔萃。

科技成果转移全链条服务、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国际职称视同认可、绿色金融监管服务机制……近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已3次发文,向全国推广深圳改革创新举措87条。

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深圳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用始终如一的决心和力度,坚持以改革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不断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打造深圳示范,走在全国前列。

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以更大力度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当今世界,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成为常态。只有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才能给予企业更大的确定性。

深圳始终紧扣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切实需求,通过迭代改革创新“硬举措”,实现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

2024年6月,深圳连发《深圳市2024年优化市场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深圳市2024年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深圳市2024年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等3份重磅文件,围绕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完善协调监管机制、增强深圳对全球优质要素资源的强大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等方面,提出105项主要任务。

这已是深圳营商环境改革的6.0版本。

早在2013年3月,深圳就率先在全国启动商事制度改革,正式实施《深圳经济特区商事登记若干规定》。2014年,深圳提出“牢牢把握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要求,为营商环境改革指明方向。2018年起,深圳成为首批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从“搭框架”“夯基础”“补短板”“促提升”到“抓试点”一路升级。

不断完善的营商环境,吸引了更多企业用脚投票。截至2024年2月,全市商事主体总量达425.75万户,商事主体规模和创业密度稳居全国第一,拥有本土世界500强企业11家,约300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深落户。

“这里办事极快,做事也极快,所有问题总在第一时间解决。”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悠跑科技公司创始人李鹏表示,该公司从首次考察到正式落户,仅用了26天,“我们不仅自己将总部落在了深圳,还将带动链上企业落户,进一步丰富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

科技创新塑造全新优势

以强大动能引领产业体系建设

高密度的商事主体,为深圳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但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加强科技创新全链条部署、全领域布局,全面增强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才是真正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

深圳紧抓科技创新,通过建立“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走出了一条具有深圳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

《深圳经济特区科技创新条例》作为全国首部覆盖科技创新全生态链的地方性法规,以法定形式明确政府投入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资金比例,设立市级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培养科技人才。

深圳通过实行“揭榜挂帅”遴选制度、“赛马式”竞争制度、“项目经理人+技术顾问”管理制度、“里程碑式”考核制度等,建立起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机制;依托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布局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立科技成果“沿途下蛋”高效转化机制;建立科技人员双向流动制度,重构市场导向的人才分类评价激励体系;构建以“四个90%”为鲜明特点的企业创新生态,让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唱主角,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同时,深圳以政府投资撬动社会资本,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成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构建引领和促进科技创新的风险分担机制。允许港澳高校、公营科研机构等单独申报深圳科技计划项目,促进财政科研资金跨境便利流动。

2023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1880.49亿元,国家创新型城市连续4年排名全国第一。今年以来,深圳加快建设具有深圳特点和深圳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上新“20+8”产业集群2.0版本,密集推出推动高端装备产业集群、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集群、新材料产业、“时尚新品”跨界融合等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着力提升科技创新“硬核力”,提升产业体系“竞争力”,增加全球市场“含深度”,增加城市发展“集约度”。

深圳各类创新平台载体蓬勃向上。经过20多年的发展,深圳国家高新区以约8%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市约30%GDP。光明科学城锚定“世界一流科学城”目标,正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科研经济先行地、创新人才集聚地。西丽湖科教城集聚了深圳近半数高校、半数以上全职院士,成为深圳科教资源最丰富、高端人才最密集的区域。

深圳高质量推进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建设,第一时间出台实施方案和三年任务清单,深港“联合政策包”“科汇通”等政策批量落地,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正式开园,率先开展跨境数据交易试点,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量子科学中心、河套深港合作成果转化中心等重大平台启动建设,无线局域网应用发展联盟、国际星闪无线短距通信联盟、世界超高清视频产业联盟、全球计算联盟、全球智慧物联网联盟、全球固定网络创新联盟相继落地,桌上型电子显微镜、电解水制氢系统等超过200个高端科研项目启动,“科技特区”正以世界级科研枢纽的形象加快呈现。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以来,始终把科技创新和科技产业作为城市的主攻方向,科技引领作用不断增强,涌现了一大批高科技企业,也由此成为全球著名的高科技城市。”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教授袁晓江认为,深圳的实践充分证明,发展科学技术是城市由小到大、由大到强的必由之路。

全要素保障全链条服务

以全市之力筑就企业发展热土

完善的产业链、集聚的创新资源、一流的营商环境,在深圳形成“强磁力”,吸引全球先进优质资源为深圳所用,让一切积极的要素充分涌动。

深圳一直是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和探索的最佳试验田。从1985年设立第一家人才服务公司,到推进二三产业混合用地、推进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率先完善数据产权制度……多年来,深圳不断在土地管理制度、劳动力流动制度、技术成果转化制度、培育数据要素市场等领域先行先试,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实现资源配置方式的优化与革新。

近年来,深圳接连出台实施了“制造业企业降成本20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持续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产业空间方面,推进集中连片区域开发建设,以大片区统筹带动大项目落地,确保优质项目在深圳有地可落;资金要素方面,今年新增普惠小微贷款、制造业贷款、科技型企业贷款、绿色贷款将超8000亿元;数据要素方面,重点推动城市人、地、事、物、情、组织等政府数据社会化应用,积极争取数据资产入表试点,全面释放数据要素的社会价值。

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数据被称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石油”。深圳数据交易所聚焦“确权难、定价难、互信难、入场难、监管难”等痛点,大力改革创新,已落地国内首单场内跨境数据交易、首个实现商业化的数据空间技术应用案例,全国首创企业数据合规服务工作站。前不久,凭借在深圳数据交易所上架的数据交易标的,深圳微言科技公司获得光大银行深圳分行1000万元授信贷款。作为全国首笔无质押数据资产增信贷款,此举是深圳在探索数据资产化道路上的又一次创新实践。

“深圳在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方面积极探索,基本形成了有利于企业家创新的要素市场体系,为全国提供了经验和借鉴。”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与综合开发研究院(深圳)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联合撰文称,深圳通过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促进了要素的自主有序流动,提高了要素配置的效率,激发了市场的活力,构建了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体制机制,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的奇迹。

[编辑:谭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