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取分数线和报名人数持续走高 深圳高校热过天气
2024-07-25 08:20
来源: 深圳晚报

录取分数线和报名人数持续走高 深圳高校热过天气

人工智能朗读:

深圳新闻网2024年7月25日讯(深圳晚报记者 陈仪衡 王宇)近日,高校录取分数线陆续出炉。深圳高校今年依旧备受考生青睐,成为众多学子竞相追逐的梦想之地,不少深圳高校录取分数线连续数年维持高位。

深圳理工大学。受访单位供图

发展势头迅猛 专业实力凸显

今年,随着深圳理工大学的正式“去筹”,深圳的高校总数攀升至17所。

深理工“出道即巅峰”,首年本科招生即录取优秀生源,广东省内物理类考生录取120人,投档最低分624分,排名9667位,最高分达664分。深圳大学持续受到广大考生及家长的青睐,本年度物理类投档最低分为588分,排名30502位;历史类投档最低分为574分,排名7579位。深圳技术大学投档线持续上扬,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录取依旧火爆,维持“高位运行”态势。进入第二年本科招生的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其物理类所有专业组投档分及最低排名均实现新突破。南方科技大学综合评价招生热度不减,报名人数突破6万大关,其中2.1万名考生通过初评进入能力测试机试环节,均创历年之最。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受访单位供图

深圳高校发展势头可谓“迅猛”。近十年来,深圳新建高校数量达到9所,有44个学科跻身ESI排名前1%。深圳高校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逐年攀升,被引频次持续提高,凸显了其在国际学术界的强大实力。

7月11日,科睿唯安发布了最新的ESI数据,其中深圳技术大学的材料科学和工程学两个学科首次闯入ESI全球前1%,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截至今年1月,南方科技大学共有11个学科位列ESI全球前1%,其中材料科学和化学学科更是进入了ESI全球前1‰的行列。在2023年泰晤士世界年轻大学排名中,南方科技大学位列第17名,连续五年稳居中国内地高校首位。

深圳高校的掌舵人也在各自领域内展现出了卓越的才能,在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6月24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荣获中国科技界最高荣誉——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61岁的他成为该奖项历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深圳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毛军发领衔的“射频系统设计自动化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上海交通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毛军发为第一完成人)。

深圳大学校园。深圳晚报记者 宁杰文 摄

创新深植血脉 学科响应时代

人们常说,创新是深圳这座城市的内在基因,它深植于血脉之中,镌刻于骨髓之上。对于在深圳这片热土上成长起来的高校而言,秉承这样的城市基因,使得“敢为人先”“标新立异”成为自然而然的行为准则。

谈及创新,今年深圳大学推出的4个“院士班”无疑是一大亮点。在本科阶段,学生便能自豪地宣称“我的班主任是院士!”这4个院士班分别聚焦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IEEE荣誉班)、电子信息工程(文华班)、土木工程(国际工程创新班)以及土木工程(数学力学创新班)。在人才培养方面,院士班秉持科研导向与学以致用的理念,院士将深度参与本科生的教学实践,为学生提供高层次的指导与支持。这一模式赋予学生早日进入实验室、团队、课题及接触科技前沿的宝贵机会,对于胸怀壮志的考生而言,其吸引力不言而喻。

深圳大学2023级新生报到,志愿者帮助新生拿行李。图片来自深大官网

去年被誉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元年,今年,深圳高校在学科布局上迅速响应时代召唤。深圳大学与深圳技术大学均于今年增设了人工智能专业。在专业规划上,两所高校的招生办公室主任均将目光投向了深圳的“20+8”产业集群政策。今年该政策迎来了2.0版本的升级,进一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壮大,并加速未来产业的培育发展。深圳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朱玲燕指出,2024年的招生专业设置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深圳“20+8”产业集群政策高度契合。深圳技术大学教务部兼招生办主任刘宏伟则表示:“今年新设立的人工智能、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服装与服饰设计三个专业,均是针对深圳‘20+8’战略性新兴产业而精心打造。学校依据产业需求来设置相关专业,旨在培养与产业发展紧密相连的‘应用型人才’。”

深圳高校在学科专业设置上一直持续创新,近年来新增了智能建造、智慧交通、金融科技等多个前沿专业。这些专业的开设,不仅标志着社会与产业急需人才的培养方向,也预示着学生更广阔的就业前景。如此光明的就业前景,无疑成为吸引广大考生选择深圳高校的重要因素。

深圳高校报考热潮,也得益于深圳国际化战略与产学研一体化战略的双重驱动。一方面,国际化的办学环境与教学模式吸引了众多国内外考生;另一方面,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使深圳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占据明显优势。此外,深圳作为经济特区和创新高地,其独特的城市魅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也成为吸引大量考生报考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深圳高校纷纷响应国际化号召,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为例,多元度、自由度“拉满”,不仅在教学语言、课程设置上与国际接轨,更通过超140所合作的国际知名大学、超240个国际合作项目,拓宽了学生的国际视野。

[编辑:刘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