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细胞工厂” 探索AI制药 孵化前沿技术 科企联手促进新药研发转化
2024-08-19 07:18
来源: 深圳特区报

建设“细胞工厂” 探索AI制药 孵化前沿技术 科企联手促进新药研发转化

人工智能朗读:

深圳新闻网2024年8月19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熊子恒)“细胞工厂”自动化运行,标准化规范化制备细胞产品;AI技术应用扩散模型,加速小分子药物研发……昨日,记者走进深圳湾实验室坪山生物医药研发转化中心(简称“坪山中心”)看到,来自多领域的先进技术实现跨界融合,科学家与企业家联手打造新颖药物发现平台,一系列生物医药领域的小微企业突破技术瓶颈,在商业化的道路上越跑越快。

融合跨领域新技术

当机器人与细胞技术“牵手”,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在坪山中心与盈合机器人联合成立的实验室内,两台六轴机械臂机器人正在工作,无需科研人员人工干预,自动化工业机器人即可完成一整套复杂的细胞培养工作。

“我和盈合机器人创始人沈岗博士相识于2022年,我们不懂机器人,他们不熟悉细胞技术,但是在初次见面的两个小时内我们达成一项共识——在细胞治疗领域,迫切需要符合工业标准化和规范化生产的生物制品。”深圳湾实验室坪山生物医药研发转化中心主任李子刚说。

双方的合作很快提上日程,他们联手成立了初创企业盈湾生物,并自主研发了用于细胞培养和相关生物产品制备的自动化机器人。李子刚表示,这一套设施就是“细胞工厂”,它的最大优点就是可以生产高质量的标准化细胞产品,从而把科研人员从繁琐的工作中释放出来。细胞产品的有效期往往在24小时以内,以往依赖于人工制备,相关产业只能局限于大中城市,实现自动化生产后有利于辐射到更广阔的地域。

“细胞制品已经广泛用于医疗,涉及肿瘤治疗、骨骼修复等多个领域。现在大型的生物医药企业都寻求自动化生产设备,上海的一家知名细胞类制药企业与日本的一家制药公司都与我们达成了合作。”李子刚说。

建设联合研究平台

在坪山中心内部,设有一个名为“天使荟”的孵化平台,旨在吸引与服务具备技术实力的初创企业,推动重大疾病治疗手段创新。截至去年年底,注册于坪山中心的企业已达39家。

君常怡生物原本只是一个小型实验室,专注于菌群移植技术(FMT)研究。“我们2022年进驻坪山中心的孵化平台,他们提供了专业场地、科研团队、大型生物设备等支持,并通过专利入股形式参与到公司长期发展中。”君常怡生物总经理王振宇说。

在此后短短两年时间内,君常怡生物在临床和商业化应用中实现了创新突破。王振宇表示,君常怡生物陆续在肿瘤、精神等疾病实现多项突破,包括全球首个FMT干预结直肠癌4期患者逆转治愈案例,全球最大FMT肝癌临床等,同时,临床也获得了包括北京、湖南等省部级项目立项支持。

除了支持服务小微企业,在大型药企的新药开发中,坪山中心也能提供研发支持。目前,该机构已联合多个赛道头部企业,建成小分子高通量筛选平台、靶向药物递送与制剂平台等15个联合研究平台。

蒋晨然博士是坪山中心化学部药物化学平台的负责人,他结合当下火爆的AI制药技术,进行药物小分子的优化与改造。“我们与港科大合作设计了一个AI工具,用来预测不同蛋白质的相互作用逻辑。近期,我们还做了一个小分子生成的AI工具,利用扩散模型以实现更好的分子生成效果,以便更加清晰地掌握蛋白质的结构特征。”蒋晨然说。

搭建研发与应用桥梁

“企业家们洞察市场,科学家们长于研发,我们要做的事就是搭建基础研究与产业应用之间的桥梁,为提升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能力提供底层支撑。”深圳湾实验室坪山生物医药研发转化中心副主任陈杰安说。

立足于深圳坪山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优势,坪山中心正式运营已近4年。截至去年年底,该机构对接企业与高校,为信立泰、萨米医疗、健元医药、深圳技术大学等单位提供2600项技术服务;所有设备均对外开放共享,高分辨质谱、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核磁共振波谱仪等大型仪器设备已提供对外服务机时逾1.2万小时。

陈杰安表示,坪山中心已经建立了创新医药研发平台、转化孵化平台、公共服务平台、人才交流合作平台等一体化研发转化平台,同时拥有研发团队和转化团队,通过深入分析市场需求,攻关具备应用前景的先进技术,加速落地进程,最终提升大湾区医药产业国际竞争力。

谈及未来的发展愿景,他说,希望把坪山中心打造为创新药物、基因与细胞治疗、高端医疗器械等新医药领域的创新产业化基地,整合深圳湾实验室以及大湾区生物医药行业资源,促进深圳形成世界一流的创新生物医药及健康产业集群。

[编辑:刘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