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为期5天的2024南国书香节暨羊城书展闭幕。本届南国书香节共有来自全国200多个出版品牌参展,展销出版物、文创产品超30万种,入场人次、销售额再创新高。书香节期间,近800家媒体争先报道,媒体总曝光量超4亿次,折射出人们日益高涨的文化消费热情。
本届南国书香节重点打造“文化高质量发展”系列活动,第六届“全民阅读·书店之选”十佳作品发布会、2024南国书香节“十大好书推荐榜”发布了8大主题书单,第八届花城文学奖颁奖盛典颁发6大奖项,让更多好书走进读者视野。
探索全民阅读 抓住市场动向
广东省少年儿童分级阅读活动、“绿书签行动”宣传周、首届广东省中小学生“悦读新时代·经典伴成长”新课程经典阅读成果发布会、2023年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优秀案例和“书香校园”表彰仪式……关注青少年阅读,可谓本届南国书香节的一大亮点。
全国首个青少年数字阅读教育基地在羊城书展拉开帷幕,这是目前全国首个青少年数字阅读教育基地,旨在通过数字化手段,为广大青少年提供更加便捷的阅读资源和平台。
除了引导大众读者优质阅读,2024南国书香节还积极探索全民阅读推广、出版发行产业的多元发展动向,发布了《2024年1—7月图书零售市场趋势报告》,举办第二届“书香岭南(湾区)”全民阅读论坛,抓住市场引线,点燃探照发展新航线的“文化火把”。
刘慈欣麦家等名家分享活动“上新”
2024南国书香节打造“全明星”阵容,刘慈欣,麦家、阿来、乔叶、葛剑雄、周国平、徐则臣、李敬泽、王立群、葛亮、秦明、八月长安、马伯庸、房琪、祝勇、蔡崇达等齐聚广州,用“茅盾文学奖”大讲堂和名家讲坛填满读者5天的书香日程。
记者了解到,南国书香节视频号“上新”74场直播活动,吸引了一众场外观众的关注。南国书香节组委会工作人员介绍,这是南国书香节第二次推出名家直播活动,在线人数较之去年再创新高。
本届南国书香节真情倾听时代发展的铿锵足音,生动讴歌改革创新的火热实践,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
主题展示区的巨型书香地标,彰显了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热土的活力;“新时代大讲堂”专区,多场爱国主义教育、党史研究的主题活动在此展开。
此外,2024南国书香节在全省开设521个分会场,将“书香种子”播撒到每一个角落。“抓得住时代精神的主流,跟得上观众需求的变化,担负起文化传承的使命,这是本届书香节想要传递的。”书香节组委会负责人表示。
文旅融合 跨越山海共叙情谊
继去年City Walk(城市漫步)爆火之后,南国书香节City Read正在引领新的风潮。本届南国书香节专门打造新疆主宾省馆和法国主宾国馆,港澳台馆与国际馆等“老朋友”也如约而至。
由广铁集团负责打造的铁路列车流动书屋——“南国书香列车”,已于广州白云站分会场正式首发启航,驶向2000年丝绸之路南北交会重镇喀什。作家阿来闪现现场,精彩的分享让旅客们直呼“惊喜连连”。“图书展架也设在候车大厅里,有利于好书真正走进广大读者,这对于营造城市的读书氛围特别有意义。”浙江文艺上海分社图书编辑易肖奇说。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法国馆从文学、交流、美食、艺术、旅游等5个维度,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读者可以浏览历年傅雷翻译出版奖的优秀中文译作,也可一边品尝法式面包、一边聆听徐真华教授剖析法国文学的发展脉络。
港澳台馆与国际馆的展陈规模远超去年,带来“飞一般”的非遗体验。除了名家分享活动,馆内还展出粤剧服饰与扎作等非遗展品,展柜中威武的醒狮头让观众久久流连。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南国书香节特别设立城市文化馆,专门邀请了汕头、江门新会、肇庆四会参展,一展广东文旅“活力广东·时尚湾区”的魅力。
汕头新华书店策划组组长谢晓冬介绍,汕头馆展馆设计以被誉为“岭南第一侨宅”的陈慈黉故居为灵感,打造潮味十足的“汕头名片”。“汕头馆太火爆了!好多观众来集章,开馆第二天,带来的印章都被磨平了!”她说。
科技赋能 助力全民阅读
AIGC、元宇宙、6G应用……徜徉于本届南国书香节,不少观众发现,科技的元素较之以往更多了,处处都能感受科技、智能服务对阅读的改变。
一场关于AI的讨论也在南国书香节拉开帷幕。“AI时代出版融合发展论坛”汇聚了来自出版业界、互联网平台、新闻传播学界的代表,探讨出版融合发展之路与出版业新生态的建设方向。
场馆内专门设立数字阅读展区、有声听书区等板块,引入微信读书、书旗小说、网易有道、趣丸科技、影动力等数字企业和阅读平台,广大市民“足不出馆”便能体验数字出版“黑科技”。据悉,本届南国书香节还首次引进电竞游戏、动漫潮玩等产品。
AI时代,新技术带来市场和应用场景的深刻变化,图书市场的底层商业逻辑也随之发生了重要改变,未来更需要用好新技术、新场景、新逻辑,找到新的发展路径。
本届南国书香节,呈现出版融合创新的多元精彩,既有名家荟萃,也有不少“黑科技”,为读者带来“美不胜收”的高质量阅读盛宴。它始终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秉持合作共赢的理念,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开展跨地域出版合作、阅读交流,推动文化交融互鉴。(戴雪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