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改革开放40多年来,深圳不但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也创造了文化发展的奇迹。一批批文艺人才扎根特区建设发展、挺立改革开放潮头,结下深圳文艺事业的丰硕果实,持续推动着深圳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
我们特此开设专题文艺品牌栏目《深圳文艺家》,从深圳文艺家的成长、奋斗历程和艺术成就等角度,深入探索、挖掘背后故事,展现深圳文艺家精湛的艺术素养和精彩的艺术心路,让艺术之光闪耀在城市的星空。
深圳新闻网2024年8月22日讯(记者 万小艺)一枚几厘米的橄榄核到了核雕艺人手中,只需一双手,一把刻刀,就能令大千世界的人物风景、飞鸟走兽,现于方寸之间。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小小的橄榄核上展现、传承……
从古老的渔村船屋,到现代化的城市景观,胡堂山用刻刀,雕刻出深圳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的城市风貌变迁。每颗方寸大小的橄榄核上,都无声诉说着这座城市蓬勃发展的非凡历程。耗时五年半,这组由15个橄榄核组成的《深圳之春》,在2019年12月,荣获第十四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
谈到自己创作的艺术理念,胡堂山总结道:“做艺术,要脚踏实地,守正创新,守住初心。”
胡堂山
从好动男孩到脚踏实地的学徒
胡堂山的家里经营古玩生意,也负责代理核雕大师谢才元、钟秀琴夫妇的作品。在家庭的影响下,胡堂山对雕刻有着浓厚的兴趣。他是个活泼好动的男孩,从小就喜欢拿着刀刻刻画画。从家里的木质家具,到学校的课桌椅,都有胡堂山“创作”留下的痕迹。
初中时,胡堂山读到了《核舟记》中“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的描述,就请教谢才元,如何能雕出书中的核舟。看着小小的核舟在谢才元的刀尖下逐步成形,胡堂山对这化腐朽为神奇的技艺惊叹不已。他毅然决定要拜谢才元为师,学习核雕艺术。
胡堂山(中)与师父、师娘。(受访者供图)
巧夺天工的技艺起始于最平淡的基本功。刚入门时,胡堂山每天的练习就是铲直线,光是这种直线就铲了一两个月。练好了直线,紧接着还有横线和圆圈的练习。枯燥无味的重复不断考验着胡堂山的体力、精力和耐心,他曾想过放弃,但最终仍然选择了坚持。
在一刀一划、一铲一刻的漫长过程中,改变也在悄然发生。慢慢地,通过直线、横线、圆圈的组合,胡堂山逐渐能够一点一点做出自己的核雕作品,“这让我非常喜悦,也很有成就感。”胡堂山说。
参加工作后,胡堂山也没有放弃雕核雕的技艺,一直在坚持着自己的创作。几年后,胡堂山将业余做成了专业,也将核雕作为自己的艺术事业。
胡堂山核雕作品
深圳之春恰逢山花烂漫
胡堂山过去的创作,沿袭老一代核雕人的传承,专注于罗汉头等传统题材。后来,经过在广州美术学院的学习,胡堂山对传统与当代艺术的融合,有了一种新的理念和突破。“不光要做好传统,还要不断开拓。我一定要以传统融入当代,做出不一样的,有中国特色的核雕。”
山花奖是中国民间文艺的国家级大奖,是民间文艺家都梦寐以求、竞相追逐的最高荣誉,也是胡堂山和师傅、师娘的心愿。回顾过去获得过山花奖的作品,胡堂山发现,传统的核雕在数以万计的同类参选作品中往往难以脱颖而出。要想出彩,就要在题材上创新,将传统融入当代。
然而,这个想法提出后,遭到了师傅和师娘的反对,老一辈的艺术家有守住传统的艺术坚持。“我们当然要守住传统的底线,但也不能被传统的思维禁锢,我们需要有所突破。守正创新,既守住传统,又创出新品。通过我们的创作,用传统的雕刻技法来创作当代的精品。”最终,胡堂山成功说服了师傅和师娘。
核雕作品《深圳之春》(受访者供图)
从构思设计到合作雕刻,胡堂山和师娘花费了五年半时间完成了《深圳之春》。夙兴夜寐创作的日子里,胡堂山经历了诸多艰苦辛酸。他自嘲为了创作,自己不知不觉都变得苍老了。“但是我不后悔,因为《深圳之春》,我师傅实现了心愿,我也达到了我的目标。”
胡堂山是深圳建市40多年来,首次在山花奖上摘得最高奖项的深圳民间文艺家。“我很激动《深圳之春》能拿到山花奖,因为我是深圳人,所以我对这个作品特别有感觉。”
在胡堂山看来,正是作品中雕刻了深圳的时代变迁和独特的人文风物,才使他能够获得这项民间文艺的最高荣誉。而通过胡堂山的创作,深圳民间文艺事业的发展也实现了山花奖奖项上“零的突破”。“这是我最开心的一件事,深圳成就了我,我也为深圳做出了贡献。”
核雕作品《深圳之春》(部分)
在深圳推广非遗的核雕艺术家
对胡堂山来说,核雕非遗不仅是体现传统的作品,更是日常生活中,人们能够看到,能够参与的一种生活方式。“‘见人见物见生活’就是我们非遗社区的口号。见人,就是人们能看到传承人正在传承非遗手工艺;见物,就是要有好的作品,见生活,就是作品里面要有生活的氛围。”
近几年,胡堂山开展了“非遗在社区”核雕、泥雕系列公益培训活动,通过普及非遗知识,传授核雕技艺,让社区居民能够去亲自动手,感受非遗的魅力。“我们会在雕完后刻上制作人的名字,这就成了制作人自己的非遗作品。”古老的非遗就这样接地气地走进了邻里之间。
胡堂山核雕作品
很多喜欢雕刻的小朋友也积极报名了胡堂山的培训课程。考虑到这部分学生还无法达到核雕对力量和年龄的要求,胡堂山把授课内容调整为了从核雕延伸而来的泥雕。
他专门磨制了竹刀,教小朋友学习“三刀定位,五刀开点”的刀法。“我是有计划的,先教他们掌握刀法,以后他们长大了,换个工具和载体,就能够上手做核雕了。”胡堂山笑着说:“很多小朋友因为核雕成了我的忘年之交,我也在物色好苗子,希望把核雕传承下去。”
胡堂山传授核雕技艺(受访者供图)
对胡堂山来说,深圳改革开放的发展,不光是经济上的发展,更是文化上的发展。“深圳不再是过去人们眼中的‘文化沙漠’,而像是一片文化的绿洲。”胡堂山在深圳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和艺术追求,也见证了深圳文化创作氛围的日渐浓郁和对艺术的包容与鼓励。
胡堂山说:“艺术,可以改变人生,可以改变生活,但是所有的幸福不是凭空而来,都是靠自己奋斗出来的。在奋斗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记住,要守正创新。守住老祖宗传给我们的非遗手艺,去进行创新。把我们的作品融入当代,融入我们所在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