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深圳市第十一届运动会青少年体育组自由式小轮车比赛。图为男子U11冠军刘梓骁。深圳晚报记者 郑志鹏 摄
▲市运会赛场上的小轮车手与工作人员交流。深圳晚报记者 郑志鹏 摄
深圳新闻网2024年8月23日讯(深圳晚报记者 郑志鹏 实习生 张贺芸)深圳是中国极限运动的起源地,有着极限运动文化土壤,也是中国自由式小轮车重要的人才基地。奥运摘金热潮之下,小轮车在深圳,将绽放出怎样的花?
小“冠军王”站上全国舞台
今年11岁、练习4年自由式小轮车的刘梓骁是市运会赛场上的“明星”,看上去低调内敛的他凭借超高难度的动作引起现场阵阵欢呼,以91.66的绝对高分夺得男子U11金牌。
刘梓骁妈妈很早就观察到儿子的兴趣,便将儿子送到位于海上世界的BH极限运动公园接受训练,这是华南最完备的自由式小轮车训练场馆之一。“这里是很多深圳孩子的自由式小轮车启蒙地。”
在专业教练的指导和高水平场地的支持下,刘梓骁进步飞速,在大大小小的赛事中磨炼心态与技术,是深圳自由式小轮车圈内小有名气的“冠军王”。如今,他站上了全国舞台。
“是孩子带领我进入这项运动的。”刘梓骁妈妈告诉深晚记者。数位市运会参赛选手家长认同了这一观点,这项被贴上“自由”“极限”“大胆”的标签的运动不再是小众潮流,已受到了大众热捧。在陪伴孩子攻克一个个高难度动作时,家长和孩子也建立起了“战友关系”——家长为孩子走近这项年轻的运动,孩子在父母的支持下超越自我。
深圳的极限运动始于1994年。那一年,深圳民间极限运动爱好者自筹自办了中国第一场极限运动比赛。
2008年,中国知名特技单车(BMX)车手芮戈冽与极限运动爱好者成立深圳市极限运动协会,深圳的自由式小轮车运动开始进入规范化、专业化发展。2017年,自由式小轮车项目被纳入东京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全面进入大众视野,国内小轮车培训、产业市场迅速升温。
芮戈冽表示,深圳是全国青少年参与自由式小轮车项目最多、赛事成绩最突出的城市之一。2021年,深圳成为国内第一个将小轮车纳入市运会正式竞赛范围的城市。近年来,在市体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深圳涌现出了一批高水平的小轮车手,后备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深圳少年在市运会赛场上尽情展现高难度动作。深圳晚报记者 郑志鹏 摄
▲少年车手出现失误。深圳晚报记者 郑志鹏 摄
深圳小轮车市场方兴未艾
深圳在小轮车设备研发、制造、改造方面有着天然优势,为广东乃至全国的小轮车爱好者提供优质的装备支持。自由式小轮车爱好者高贺强表示:“深圳几乎能满足所有小轮车的顶配需求,也有很多入门友好型的体验款,适配人群特别广。”这得益于几十年的发展与沉淀,以及相对完善的产业链——从设备到场地都有首屈一指的供应商。
从器材来看,入门级的小轮车费用并不高,约为2000元。若加上头盔、护肘、护膝等各类护具,费用需再增加一两千元。若出于竞赛需要,玩家往往会配备轻量化的车子。轻量化的车身通常需要大量碳纤维的堆积,车辆的安全性则依赖于高强度材料的保障,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竞赛级小轮车成本的下限。小轮车需要玩家不断创新动作,挑战新的极限,这也推动零件、材料持续地更新换代。
这个夏天,19岁的邓雅文夺得中国首枚自由式小轮车项目奥运会金牌。奥运热潮之下,越来越多家长带孩子来到俱乐部学习小轮车。深圳某家极限运动俱乐部负责人介绍,目前暑假排课量有所上升。俱乐部提供的课程以私教课为主,平均每节课约300元。学员目前以青少年为主,小轮车爱好者年龄越来越小。
青少年对小轮车的参与,不仅仅沉浸在奥运的光环里,究其根本是全民对体育赛事日益高涨的关注和热爱,体育精神也在这一过程中得以厚植。
十五运小轮车赛相约深圳
相较于西方国家,中国自由式小轮车项目起步较晚,赛事主持解说、赛事裁判、技术顾问等岗位需要更多专业人才。为适应项目发展和竞赛需要,市极限运动协会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的指导下,积极培养专项人才,开设裁判员培训班,邀请资深国家级裁判员主讲。
其次是专业场地较少。不少家长反映,由于场地有限,每次练习都要在路上花费大量时间。当前,深圳正在加快极限运动场地的建设步伐,如位于梅林关片区、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正在建设的新彩青少年极限运动公园,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六成。
2025年,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在粤港澳大湾区举行,自由式小轮车赛场设在深圳,届时全国各地好手将齐聚深圳共同上演速度与激情。
“全运会将这个项目设在深圳是非常有意义,站在深圳的角度,希望广东队能在全运会上取得好成绩,也期待届时办赛能办出深圳风采。”芮戈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