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4年8月25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闻坤)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系统部署,提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把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摆在重要位置。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深圳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钉钉子精神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加快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全方位打造创新之城。
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作出部署,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深圳将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强化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深圳市科技创新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林表示,通过对高校科研稳定支持,扩大高等院校学术自主权和科研人员选题权,鼓励高校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引导高校围绕重点产业领域超常规布局急需紧缺学科专业。目前,全市高校有各类科研平台超过690个,其中部级以上约60个,有国家级创新平台19个,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278个。
加大对科技人才的扶持力度。为全球顶尖人才提供事业平台、科研经费、团队支持等一揽子“政策包”。发挥国家实验室、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等作用,实行“平台+团队”整建制引进首席科学家及团队成员。建立从博士(后)到优秀青年、杰出青年的梯次型人才成长周期支持机制。实施原创性引领性项目经理人制,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度权。健全保障科研人员专心科研的制度,推广经费“包干制”和“负面清单制”。深化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探索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分类评价体系。
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深圳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长期使用权,自2021年6月,选取37家高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国有企业作为试点实施单位,试点以来累计职务科技成果分割确权超过300件。今年,我市将出台进一步深化措施,将职务科技成果管理改革范围扩大到深圳市辖区范围内利用财政性资金设立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公立医疗卫生机构。
探索构建央地协同新型举国体制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统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科技创新央地协同。
“深圳将探索构建央地协同新型举国体制,更好服务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张林表示,统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机制,强化央地协同、省市联动,支持创新主体牵头或参与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项目。据统计,2023年深圳承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34个,覆盖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绿色环保节能等15个重点领域;支持创新主体承担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累计对超1200个国家和省科技项目配套资助超30亿元。
实施重点领域研发规划。围绕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全面梳理2024-2030年我市亟待攻关的方向和核心技术突破口,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全链条推进技术攻关。
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发挥深圳完善的产业体系和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相结合的显著优势,紧盯全市产业需求、市场需求、企业需求,布局实施市科技重大专项,建立“龙头企业牵引+战略技术攻关+商业闭环”体系,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标志性产品和技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以科技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建立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机制,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
“深圳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张林表示,深圳构建全市一盘棋格局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建立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构建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机制,完善促进企业长期投入创新的政策体系,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产业链上下游深度合作,组建体系化、任务型创新联合体,联合开展面向企业需求的技术攻关、成果转移转化。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健全技术转移体系,高水平建设深交所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国际科技信息中心、科研仪器共享平台,强化资源高效利用。目前,深圳已依托深交所建设全国性的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交易中心,累计服务各类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和科技企业项目超2000项。
加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支持。大力发展风投创投,壮大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截至2024年6月底,市天使母基金已投资项目900多个,培育出6个独角兽和165个潜在独角兽;设立20亿元规模的科技创新种子基金。
汇聚创新资源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给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完善国家实验室体系,统筹各类科创平台建设,鼓励和规范发展新型研发机构。改进科技计划管理,强化基础研究领域、交叉前沿领域、重点领域前瞻性、引领性布局。
“加强有组织的科研和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给。”张林表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建立开放的科技计划体系,优化完善我市财政资金资助市外高校、科研院所,更好统筹全国全球创新资源为我所用。
体系化构建战略科技力量。支持鹏城实验室吸引汇聚全国全球优势创新资源,承担更多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做大做强全国重点实验室,提升省、市实验室建设能级。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际总部,构建“多个领域创新平台、一个国际协同创新转化平台”的业务体系,推动有组织科研和转化。
加快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推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光明科学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等重大创新平台协同联动,形成合力。比如,充分发挥好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独特的平台、通道以及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基地作用,引进香港5所世界百强高校的13个重点科研项目,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际总部等三家国际科技创新机构正式揭牌。大力推进概念验证中心和中小试基地建设,目前累计建设和认定概念验证中心41家,中小试基地44家,资助总金额超过3亿元,支持领域涵盖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智能终端、智能传感器、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细胞与基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群。
积极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支持创新主体面向“一带一路”加强合作,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自主开展合作项目、设立联合实验室,积极利用国际创新资源。探索大科学计划组织管理、科技资源合作及共享机制。支持国际科技组织、科研机构和跨国企业在深落地总部、分支机构或研发中心,鼓励深圳创新主体参与或发起设立国际科技组织。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张林表示,深圳市科技系统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和使命担当,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奋斗目标,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主线,逐条逐项对照《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部署的关于科技领域各项改革任务,明确贯彻落实的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精准发力、协同发力、持续发力,以排头兵的姿态和先行者的担当,率先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新的重大突破,努力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