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改革开放40多年来,深圳不但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也创造了文化发展的奇迹。一批批文艺人才扎根特区建设发展、挺立改革开放潮头,结下深圳文艺事业的丰硕果实,持续推动着深圳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
我们特此开设专题文艺品牌栏目《深圳文艺家》,从深圳文艺家的成长、奋斗历程和艺术成就等角度,深入探索、挖掘背后故事,展现深圳文艺家精湛的艺术素养和精彩的艺术心路,让艺术之光闪耀在城市的星空。
深圳新闻网2024年8月26日讯(记者 钟亚萍)新中国需要时,他毅然扛枪入伍;开发北大荒时,他从南赴北经受锻炼;进入新时代,他一字一句歌唱对祖国的爱。头发花白,精神矍铄,谈及歌曲创作背后的故事,78岁的蒋开儒双眼坚定而有神,朗诵起歌词深情而有力量,到动情处仍会湿了眼眶。
在北大荒写出第一首歌
1935年,蒋开儒出生于广西桂林。新中国抗美援朝,15岁的蒋开儒扛起了枪参军入伍。蒋开儒坦言,从小就将自己的梦与中国梦,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在部队大练兵阶段,蒋开儒立了三次三等功,拿了五个全团第一,被破格从连队的文化教员提升到团司令部体育主任。1958年,蒋开儒退伍转业到黑龙江省穆棱县,在北大荒一待就是34年,在那里他收获了真诚的情谊,也在那里写出了第一首歌,走上了文艺之路。
“我的作品不能用文字发表,我只能向着天喊,当我喊出来的时候很多人都哭了,我便知道这种宣泄方式是有意义的,是能够引起共鸣的。”蒋开儒的文艺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由于特殊原因,寄出去的歌词全部被退回,慢慢地,他便寄情于朗诵,将朗诵变成节目,进入大家的文化生活。
“也许历史就是让我的文字首先属于听觉,我是唱给别人听的,不是写给别人看的。”1979年,随着改革开放国门打开,蒋开儒经过深圳到香港,见到了远在香港和美国的亲人,阔别30多年的情感一下子喷涌而出,在香港的50天探亲假里,蒋开儒写了38首歌,发表到《北京文学》《香港文学》《音乐生活》等刊物上。
一首歌写出一个时代
1992年3月,时年57岁、担任黑龙江省穆棱县政协副主席的蒋开儒在《深圳特区报》上看到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一万多字的报道,他逐字逐句反复读了一晚,这还是自己当年看到的那片水田吗?带着好奇,蒋开儒决定要亲自到深圳看一看。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13年间,深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水田里长出了高耸入云的国贸大厦,田埂变成了车水马龙的大道;漂亮姑娘在银行整袋整袋地取钱,年轻小伙西装革履喝着咖啡去上班,城市里到处闪烁着霓虹灯;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一天一变样的特区,全新的观念,迸发着勃勃生机的深圳无处不彰显着春天的力量,蒋开儒在四季中感受着深圳的“春天”,《春天的故事》也由此诞生。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1996年,罗湖区聘请蒋开儒为迎接香港回归写一部组歌,其中一首《中国有幸》就是《走进新时代》的雏形,于是便有了“罗湖两首歌,唱响全中国”。此后蒋开儒与特区同行,又创作了《中国梦》《中国好运》《我的中国节》等脍炙人口的歌曲。
写歌就是说心里话
回顾已走过的八十八年,蒋开儒感激自己所拥有的三个故乡,广西兴安养育了他;北大荒锻炼了他,让他能够保持一颗纯真的爱国心;深圳是第三故乡,让他从这里走向世界、拥抱世界,焕发了全新的能力。
“不需要刻意伏案创作,在生活中日积月累,情感在某一刻爆发,心中的歌词就跃然纸上了。”在公园的大树边谈及写词的灵感与技巧,蒋开儒坦言,写词就是情感的积累,深圳这座城市给了他无限的自由,深圳的一草一木、生活在这座城市争分夺秒奋斗的每个人都是他的灵感。
“没在天空也是一颗星,没在军营也是一个兵。出门的时候,你是我的一把锁。进门的时候你是我的一面屏。下雨的时候,你是我的一把伞……”“前面是海,激情澎湃;前面是海,方兴未艾,圆我美梦,壮我未来;点亮希望,照亮四海……”宝安、前海等也出现在蒋开儒的歌词里。
“深圳的环境太好了,每一位文艺家的作品都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对深圳的爱,大家之间是一种和谐向上的氛围,我们没有竞争,只有表达,百花齐放。”蒋开儒感慨于深圳的包容,他更希望年轻一代的作词人能够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新时代积蓄情感、真挚创作,能够反映百姓所感所想,他认为好的作品一定要先感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