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文艺家丨李健:文艺批评对社会价值的培养不可低估
2024-08-27 12:34
来源: 深圳新闻网
人工智能朗读:

深圳文艺家丨李健:文艺批评对社会价值的培养不可低估

【编者按】改革开放40多年来,深圳不但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也创造了文化发展的奇迹。一批批文艺人才扎根特区建设发展、挺立改革开放潮头,结下深圳文艺事业的丰硕果实,持续推动着深圳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

我们特此开设专题文艺品牌栏目《深圳文艺家》,从深圳文艺家的成长、奋斗历程和艺术成就等角度,深入探索、挖掘背后故事,展现深圳文艺家精湛的艺术素养和精彩的艺术心路,让艺术之光闪耀在城市的星空。

深圳新闻网2024年8月27日讯(记者 张佩君)“从1986年站在大学讲台上起,我从事学术研究已近38个年头。这38年来,支撑着我的一直都是兴趣。”

在深圳大学美学与文艺批评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健的认知中,真实的学术研究不应“为稻粱谋”,不应出于纯粹的功利考虑。“学术研究应该是无功利的,兴趣本身就是无功利的体现。在积极兴趣的引导下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是人生的一种理想境界。”

摆脱苦难 结缘文学

1964年,李健出生于安徽农村。小时候“想吃顿肉都非常艰难”的年代记忆,给他带来了强大的精神激励。为了摆脱困苦的生活,李健拼命读书,并在1982年考上了阜阳师范学院(今阜阳师范大学)。这些人生经历与生活体验,贯穿在李健后来的研究生活中,因此,他的研究大都关注人的生存与审美价值。

高中时,李健的人生轨迹就开始向文学领域倾斜。他自发订阅了很多文学刊物,不仅有《诗刊》《人民文学》,还有小说选刊等。上大学后,李健对文学的阅读,尤其是现代文学的阅读非常广泛。  

李健大学时期

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曾经开展过影响较大的优秀短篇小说评选,揭示前一年的优秀小说获奖情况。每当结果公布的时候,李健发现,大部分小说他都读过,“这就说明我当时的阅读面是比较广泛的。”

在阅读的引导下,李健逐渐产生了创作欲望。他开始创作诗歌,并和当时的大学同学一同成立了一个诗社:“三月”诗社。“三月”不仅是诗社成立的时间,也蕴含三月是早春伊始、生机盎然之意。后来,这个诗社成为全国高校成立时间较早、有一定影响的文学社团,至今还存在着。

1987年,李健在复旦大学宿舍

在中文系就读期间,李健对文学理论和美学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他眼里,“文学理论虽然比较抽象,但是却充满了魅力”。后来,李健自己主动“钻”到理论里面,开启了他美学与文艺批评的研究生活。

文艺批评在很多人眼里是“高深莫测”的抽象学术概念,但在李健眼中,文艺批评离大家并不遥远。“在日常的文学阅读、看电影、听音乐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对这些作品发表评价。尽管评价角度不一,却都是文艺批评。而我们所从事的文艺批评,是更加专业的角度,目的是去发现好的作品,并介绍给读者,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人精神的涵养,对社会价值的培养是不可低估的。”

文学批评,让人看到语言背后的美

李健的第一部专著是《比兴思维研究——对中国古代一种艺术思维方式的美学考察》,这也是他的博士学位论文。凭借这本著作,他获得了暨南大学的文学博士学位。

李健代表作

赋比兴是《诗经》最早运用的表现手法,常常被看作是文学语言的艺术手段。但李健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学理论的全面考察,认为比兴不仅是文学的语言表现手段,实际也是一种艺术思维方式。这种艺术思维方式与西方的艺术思维方式有着根本性区别。

于是,他提出了“比兴思维”这一概念,并给比兴思维下了定义,认为比兴思维是一种“受某一(类)事物的启发或借助于某一(类)事物,综合运用联想、想象、象征、隐喻等手法,表现另一(类)事物的美的形象,展示其美的内涵的艺术思维方式”。李健认为,这种艺术思维方式是中国独有的艺术思维方式。

“既然比兴成为一种艺术思维方式,那它便适用于所有的文学艺术创作”,包括现代文学创作。于是,李健用它来分析现代小说、绘画、音乐等。李国文创作《花园街五号》的缘起,正是因为在街上听到一对年轻人的对话,将对话启发运用在小说中,描写了几位居住在花园街五号的高干的起起落落,表现了当时的改革思潮,揭示人的精神内核。这其实就是比兴思维。

李健著作《比兴思维研究》

谈及从事研究的价值,李健表示希望他研究的对象和理论问题,能够给各个阶段的人,尤其是年轻人以正面的启迪,教会他们怎样培养自己的审美爱好,培养审美的眼光。“很多人喜欢文学,只是喜欢它华丽的语言,而文学批评的价值,就是让人能够看到语言背后的美的东西。它对涵养人的心性,培养人的气质都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我学术研究的目的。”

只有出现好的文学作品,才能出现有价值的文学批评

2004年5月,李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会上,结识了时任深圳大学文学院院长的吴予敏教授。在吴予敏的热情邀请下,李健来到深圳大学任教。这一教,就是20年。

李健(右一)与导师胡经之先生(右二)

来到深圳之后,李健就加入了深圳文艺评论家协会。通过多年的研究,他了解深圳整体的文学创作和批评状况。“与内地其他历史悠久的城市相比,作为新兴城市的深圳似乎少了几分厚重,但是它一直在进步,也一直非常注重文化的发展。2004年我来了深圳之后,发现深圳引进了许多优秀的作家,在深圳独特的文化背景下,创作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在全国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李健认为,深圳的文学创作需要两种不同的角色,一是本土成长起来的文学创作者,二是引进的优秀文学创作者。前者由于对深圳比较了解,作品会带有地方性和历史性,展现深圳的发展变革实质,后者由于在艺术上比较成熟,可能会以新颖的视角和卓越的技巧,揭示这座城市的“新”面貌。

“一个地域要想培养自己有特色的文学,必须有一批从本地成长起来的作家,熟悉本地的风物和文化,在他们的作品里展现这些风物和文化。”他认为,深圳更需要有一些作品,来表现深圳的特点,展现深圳人的精神风貌,只有这样,才能在深圳打造一个较为完美的文学艺术创作环境。

“只有出现好的文学作品,才能出现有价值的文学批评。”在深圳大学任教期间,李健写出了5部著作。他的最新著作《“三曹”诗学与中国古代诗学精神》正是出于对深圳年轻人的现实关怀。这本书揭示了“三曹”等人的独特情感结构。他们在面对人生的磨难和曲折的时候,虽然有感伤,但却慷慨任气,奋发昂扬,不消极、不虚无。

李健最新著作《“三曹”诗学与中国古代诗学精神》

深圳生活节奏快,年轻人的精神压力比较大,有的年轻人遇到困难选择一味地消沉。李健认为,“三曹”“七子”作品中所描述的悲伤和痛苦,背后却隐藏着奋发昂扬,积极抗争的力量,这种力量正是当下年轻人所需要的。“曹操描写痛苦,但是不一味沉溺于痛苦和悲伤,而是把痛苦和悲伤转化为慷慨激昂的力量。深圳年轻人应该去读读‘三曹’ ‘七子’的诗,学习他们的生活态度,学习他们的创作方法。这对我们的精神涵养是有积极意义的。”李健说道。

(本文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张玲 王容] [责任编辑:林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