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改革开放40多年来,深圳不但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也创造了文化发展的奇迹。一批批文艺人才扎根特区建设发展、挺立改革开放潮头,结下深圳文艺事业的丰硕果实,持续推动着深圳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
我们特此开设专题文艺品牌栏目《深圳文艺家》,从深圳文艺家的成长、奋斗历程和艺术成就等角度,深入探索、挖掘背后故事,展现深圳文艺家精湛的艺术素养和精彩的艺术心路,让艺术之光闪耀在城市的星空。
深圳新闻网2024年8月29日讯(记者 张佩君)他是舞剧《十面埋伏》里无可替代的“虞姬”,是《舞蹈风暴》第一季年度总冠军,是杨丽萍眼中的完美舞者,兼具先锋的艺术审美和前卫的编舞意识,他就是舞者——胡沈员。
胡沈员用极富情感的艺术手段,带来一场场触动人心的舞台表演;他曾站在舞台巅峰,也曾选择在光芒之外潜心回归创作;他是表演者,也是创作者,对他而言,“舞蹈已经没有办法从我的生活里面分开,或者说,我从来没有想过如果有一天不跳舞了会去做什么。”
从巅峰到沉静:为每一个高涨的旋律画上句号
胡沈员出生于四川泸州,7岁便开始学习舞蹈,12进入艺校进行专业训练,18岁考入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如今33岁的他,已有20多年的舞蹈经验。
2015年,25岁的胡沈员被杨丽萍选中,担任舞剧《十面埋伏》中的“虞姬”一角,舞台上,胡沈员身着红色戏服,无骨般优雅的身段,将艳冠天下、凄怆绝美的虞姬演绎得淋漓尽致。杨丽萍这样评价他:“上天赐予了他面条一样的脚背和柔若无骨的身体,他是上天赐给人间的礼物。”从那以后,他在舞蹈界开始小有名气。
胡沈员在舞剧《十面埋伏》中饰演虞姬
2019年,胡沈员登上湖南卫视的舞台,参与一档名为《舞蹈风暴》的综艺。他的初舞台《儿时》成功跳哭何炅,深情朴素、俏皮灵动的表演将舞蹈与人心紧紧拉近;总决赛时凭借《遇见》在落沙中起舞,诠释现代舞的极致美学,胡沈员又一次惊艳四座,拿到了总冠军。
比赛结束后,胡沈员的热度不断上升,商演、邀约蜂拥而至,但他却转头来到深圳,在光明文化艺术中心开始职业生涯的下半段,“获奖的那一天,我的这一刻就已经全部过去了,所有那些积累的东西都清零了,我只告诉自己,从那一刻之后,我必须从头开始。”
胡沈员。
胡沈员初来乍到时,光明文化艺术中心只是一个“水泥匣子”,规划给胡沈员工作室的舞台还是一个大坑,但他却在钢筋水泥中,看到了未来的样子。“对于我来讲,有场地和空间可以支持创作,比一切都重要。我觉得这里是我实现未来梦想的地方,来这里就是因为我们可以做更多自己想做的事情。”
比起享受比赛带来的光环,胡沈员选择了一条让自己看起来走得很慢的路,“也许在这段时间内别人已经收获其他的东西,而我好像还在靠演出来作为自己的收入。可是我的内心收获了太多太多,这些才是使我真正沉淀下来的宝贵财富,让我可以在下一个十年去爆发。”
从舞者到编导:成为引领舞台和演员的创作者
成为一个好舞者,除了要提高业务能力外,还需要有更多的见识和演技,要有很敏锐的视角和情感上细腻的把握,这虽然已经要花相当长的时间,但舞者终究是一个被动的过程。“做舞者总会有一些不满,因为那不是你的情感输出,你是在完成一些别人的想象,然后通过自己的表达在上面进行二次的创作。但是在这个过程里,我更希望开始有自己视角的输出,希望通过作品去说一些自己想表达的东西。”
舞台经验逐渐丰富后,胡沈员想要寻求突破,找到一个出口表达自己的情绪,他不再单纯满足演员的身份,开始尝试做编导。“编导意味着你站在一个不同的视角,你面对的不再是观众席,而是舞台。你需要站在观众的角度去看待舞台,这就已经不再是想我该如何跳好了,而是我该如何去运用好舞台的空间。”
2017年,胡沈员的编导处女作《流浪》开始演出,胡沈员担任编舞、主演。《流浪》灵感来源于胡沈员十年的北漂经历,在成长的过程中,“流浪”是我们生活的常态,我们流转于不同的城市中,频繁地与不同的人告别,成为亲人翘首以盼的存在,“漫漫之路被记忆沁润成河流,蜿蜒盘踞在心头,变成《流浪》”。
胡沈员作品《流浪》剧照。
60分钟的表演,没有呈现一个具象的故事情节,但很多观众却在肢体语言表达的情绪中,想起了生活中被遗忘的故事和情感,《流浪》留给观众的,是每个个体独特的读解空间。“在做编导的过程中,很重要一点就是自己艺术上的直觉和判断,直觉是我们绝对不能丢掉的一种信念,当我们太按照程式化的东西去呈现的作品,它可能就已经不再有自己的风格跟标签,不再有灵气了。”
来到深圳后,胡沈员再次向自己发起挑战。2022年,他的最新作品《忒修斯之船》在光明文化艺术中心首演,这是国内首次以独舞舞剧形式呈现的一部长篇现代舞作品,胡沈员同时以出品人、制作人、导演、舞蹈戏剧构作、编舞、舞台概念设计、演员7重身份参与其中。
如果忒修斯的船上的木头被逐渐替换,直到所有的木头都不是原来的木头,那这艘船还是原来的那艘船吗?这是西方哲学中最古老的思想实验之一“忒修斯之船”。而每过七年,人体的细胞会完整地更新一次,那么你还是原来的你吗?
在这个哲学概念下,胡沈员聚焦个人身份的变化,用70分钟的独舞,讲述一个在弥留之际的人,翻越记忆的围墙,发现曾经搁浅的未完之梦,穿越不同时期的空间,寻找梦的碎片与信念的故事。“对于我来讲,它的挑战就是我没有任何的队形上的变化,因为舞台上只有我一个人,它是一个独角戏。所以我会去用很多的装置、道具,甚至是从不同的文学结构以及舞台结构上对自己进行调整,让作品有不一样的变化。”
人生就像那艘不断被替换零件的船,而我们,一直在船上。
胡沈员作品《忒修斯之船》海报。
从深圳到国际:带着中国舞蹈艺术亮相世界舞台
刚来深圳时,胡沈员的工作室只有几个人,来了之后他发现,从各级领导到艺术中心,大家都在为文化发展做推动,支持艺术家们的创作。“深圳每年会有文化基金,我们可以去申请,好的项目就会得到扶持,有的是资金上的,有的可能是场地上的,有的是人力上的,大家都在通过力所能及的手段,为文化繁荣做着努力。文化繁荣离不开各种元素的支持,我们需要有人,也需要有财力,但更重要的是,我们愿意去推动这件事。”
通过在深几年的发展,2023年,胡沈员带领团队成立了深圳当代舞团,这意味着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队伍,独立创作的力量大大提升。胡沈员透露,他和团队将制作更多大型作品和实验性作品。大型作品适应市场,更加先锋,实验性的作品则是为了给予更多年轻人尝试的机会。
“我们更想搭建一个给年轻人展示的平台和空间,也希望可以吸纳更多的年轻舞者和有创意的编导,让这里成为他们梦想的开始。”
深圳当代舞团,胡沈员担任艺术总监。
建好深圳当代舞团,是胡沈员目前最想完成的事情,而创作更多优秀的作品,让带有中国文化元素的作品登上国际舞台发出中国的声音,则是他更为宏大的愿望。
“我们这一代的年轻编导,只要敢做,就一定会有声音发出来,而只有你不断地‘敢做’,这个声音才会传播得越远。在艺术这条路上你不能犹豫,必须坚定和勇敢。”
胡沈员。
(本文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