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作品一定红!《咏春》大卖,不意外!”
2024-09-04 15:40
来源: 深圳特区报

“好作品一定红!《咏春》大卖,不意外!”

人工智能朗读:

当地时间9月3日晚上7时许

深圳原创舞剧《咏春》

在伦敦的第5场商业演出

即将开始之前

伦敦地铁北线“天使站”内

大幅《咏春》海报格外显眼

8月30日以来,《咏春》伦敦持续热演,不少观众在接受深圳特区报特派记者采访时反馈,看到地铁广告后他们迫不及待地通过网络甚至直接到剧院购票。在海德公园、天使站等多个伦敦地铁站点,深圳特区报特派记者都看到《咏春》的演出广告吸引着伦敦市民驻足。

身着黑色新中式上衣、摆出武术的姿势……唐晗滨和孙启超,他们正忙着在《咏春》地铁广告前拍照打卡。

唐晗滨是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考古专业的学生,孙启超是唐晗滨的发小,正在德国留学的他当日特地从斯图加特赶来伦敦与唐晗滨汇合,一同观看《咏春》。

“盛装看《咏春》,我非常期待!”唐晗滨很激动,她说,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刷到《咏春》伦敦演出的信息,立马下单购票,在德国的孙启超听说这个消息也当即决定赶到伦敦来看戏。

在第5场演出结束后,深圳特区报特派记者在沙德勒之井大堂又再次见到了唐晗滨和孙启超。刚刚看完演出,两人尚且沉浸在剧情之中,情绪激动。唐晗滨感叹:“超出预期!我在央视春晚上看到的只是一个片段,整部舞剧比片段震撼多了!”

不仅是华人华侨追捧《咏春》,西方观众也频频点赞《咏春》,剧院上座率很高,演出还没结束,西方观众就站起来鼓掌,剧院内叫好声、尖叫声不断,震耳欲聋。这样的场景,给唐晗滨和孙启超留下了尤为深刻的印象。

《咏春》伦敦人气“爆棚”。深圳特区报特派记者 周红声 摄

看到我们中国的文艺作品《咏春》在伦敦演出,不仅有华人华侨来看,还有西方面孔走进《咏春》的世界,我们真的非常骄傲和自豪,我们真的感受到中国文化走出来的力量。

——唐晗滨、孙启超

当唐晗滨得知这次《咏春》出海系商业演出时就更加惊叹,特意向深圳特区报特派记者展示了她购买的电子门票:“乐池票,55磅,值!”

“我们的文艺作品也能到海外赚钱了,太好了太好了!”唐晗滨连连感叹,在国内观看音乐剧《猫》《妈妈咪呀!》《剧院魅影》等演出的时候就想,我们自己国家有这么多优秀的文艺作品,市场价值一定很高、前景一定很好。

唐晗滨介绍,《咏春》这次演出票价非常市场化,最低票价15磅,最贵110磅。“伦敦舞台剧演出基本也是这个价格区间。演唱会最高会卖到200磅。”唐晗滨笑着说,“其实我觉得可以卖贵点,毕竟真的物超所值!”

在一旁听着唐晗滨滔滔不绝,孙启超插话,表达对《咏春》走向更广阔天地的期望,“《咏春》应该到德国来。我相信在德国也一定会大受欢迎。在德国喜欢中国文化的人也非常多,期待《咏春》下一站是德国”。

离开剧院大堂后,唐晗滨、孙启超还赶往剧院SD口(舞台出口),“蹲”到了与“叶师傅”常宏基的合影。

“完美的一天。” 两位中国留学生心满意足地说。

记者手记

西方观众喜爱《咏春》、追捧《咏春》,让身在他乡的中国留学生感到骄傲和自豪,深圳特区报特派记者也有着同样的感受。

从新加坡到伦敦,《咏春》的出海,坚持市场化运营是一大特征。此次《咏春》赴英国演出,在海外落地运作上,按照市场化机制开展的商业化演出,改变了中国舞剧作品传统的文化交流方式,展现了中国舞剧的高质量发展水平。

有人问:西方观众是真的愿意买票来看《咏春》这样典型的中国文艺作品么?

“老伦敦”莫里斯专门和同事调班来看《咏春》,看完一次不够专程看两次。

谢幕环节,观众席掌声与欢呼声与尖叫声不断,素来含蓄、内敛的英国观众此刻情绪大胆释放。

伦敦当地文化名流大咖纷至沓来,钟情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英国年轻人守到演出最后只为和“叶师傅”合影留念。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追求卓越,精益求精,每一个动作都富有音乐性、流动美……

在伦敦,这些西方观众所表现出来的对《咏春》的喜爱,尤其是飘红的票房数据,为此写下生动的注脚。

“好作品一定红!《咏春》大卖,不意外!”观众们这样说。从他们的话语中,深圳特区报特派记者也清晰触摸到中国高质量文艺作品成功出海的“密码”。

[编辑:陈占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