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4年9月10日讯(记者 何亚南)在第40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湘生被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陈湘生是人工冻土力学、隧道与地下工程、特殊岩土工程、建井工程等领域著名专家,长期从事隧道与地下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和矿山建井工程科技研发及教学管理工作。自2019年担任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以来,他积极推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深圳大学创建一流学科及建设高水平大学作出了重大贡献。
“这个奖不是奖励我个人的,我是代表深圳大学成立41年来的全体教职员工来接受这项颁奖。”陈湘生说:“深圳大学成立之初就承担着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探路的使命。在新时代,如何在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城市办好教育,让深圳大学的发展与城市同频共振,这是摆在我们深大教育工作者面前重要的且紧迫的使命。我们将牢记嘱托,不辱使命,勇于担当,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贡献自己力量。”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近年来,陈湘生积极倡导智能岩土工程、智能地下工程、韧性城市概念与范式、地下永续结构体系理论和算法、智能城市轨道交通,聚焦解决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卡脖子”技术难题,将互联网+、大数据挖掘、先进感知元件等先进技术与传统的岩土力学、地下结构工程等深度融合,创立韧性城市建设现代工程学,创导城市全域多规合一规划理论与方法,开拓“智能土木工程”技术,用数字化和智能化赋能传统土木工程学科,推动传统土木工程向数智土木工程转型,推动本科专业内涵建设,创新人才培养。
陈湘生主导“情景化教学”模式革新,并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他探索建设土木工程学科群实践育人平台,创建“开放共享”的平台运行机制,以提升高校实践育人能力和师生实践创新能力,以求新求变展现特区改革创新精神。陈湘生还坚持每学期为学生讲授“思政第一课”,鼓励学子扛起未来之责,不负时代,承担青年使命。
顶天立地、科技报国
陈湘生不断在科学研究领域取得新突破,取得丰厚创新科研成果的同时,更为工程学科的教育教学提供了有力的实践平台支撑。他带领学院参与3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获批1个国家工程中心;牵头搭建高水平学科平台,获“土木水利”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凝练学科发展优势,推动深圳大学土木学科在全国高校排位从前20%提升至前6%。
陈湘生立足国家战略需求,将科研扎根在祖国大地上。他响应国家号召,聚焦绿色低碳发展及智慧建造等关键技术领域,为民生改善、经济发展向好贡献智慧;他在香港建立首个中国工程院院士在港工作站,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人才交流,为大湾区建设发展贡献力量;他领衔研发世界最大断面组合式矩形顶管机,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领域实现历史性突破;他带领师生积极参与香港北部都会区、横琴粤澳实验区、川藏铁路等国家重大战略工程建设,以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激励学生提升科研素养和创新精神。
陈湘生依托在香港设立的院士工作站、极端环境岩土和隧道工程智能建养全国重点实验室、滨海城市韧性基础设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深圳市地铁地下车站绿色高效智能建造重点实验室等多个高水平教学科研平台,全方位培养学生科技创新和工程实践能力,为国家科研事业贡献力量。
无私奉献、大爱无疆
在开学季、就业季以及各类大小节日,陈湘生的身影总会出现在同学们之中:在开学季,他走访宿舍欢迎新生,亲切地与学生说起方言;在毕业季,他直接带领学生到招聘会现场,一对一为学生推荐高质量工作岗位;在春节,他为留校学生准备红包,与同学们一起包饺子;他在学院谋划建设学生资助关爱帮扶体系的同时,个人默默资助学生十余名;他对学生用心用情,再忙也要严格要求学业,亲自担任深圳大学“院士班”班主任,努力为学生提供更高水平的指导和支持,传授更前沿的知识和技能,给予更广阔的平台和机会,以仁心大爱践行新时代教育家精神。他说:“我希望在我有生之年,尽我最大的努力,能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三个问题,我想我就满足了,我就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本文由深圳大学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