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4年9月25日讯(深圳商报首席记者 王海荣)营商环境“优无止境”。深圳把一流的营商环境当作最核心的竞争力,用改革创新的“硬举措”,不断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让各类经营主体实现高质量发展,让居民工作生活更便捷美好,让营商环境成为彰显深圳城市“软实力”的金字招牌。
全要素全链条全周期栽好“梧桐树”
8月8日,北方亚事资产评估集团总部办公室在前海财税服务集聚区启用。作为我国资产评估行业的“十强企业”,该集团是广栽“梧桐树”的前海迎来的一只“金凤凰”。
在解释落户前海的原因时,北方亚事董事长闫全山表示,前海所处的粤港澳大湾区是富有活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前沿,当地前瞻、务实、高效、温暖的营商环境,吸引其扎根发展。
这是前海以扎实举措支持财税服务业发展结出的一枚果实,也是深圳持续优化市场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
9月20日召开的中共深圳市委七届九次全会强调,要率先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推进市场体系建设,落实国家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的部署要求,结合深圳实际健全政策制度体系,全方位深层次打造高水平营商环境。
搭架子、汇资源、拓渠道、聚合力,深圳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聚焦经营主体需求,围绕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要素配置、政务服务等重点领域积极施策,市场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深圳市2024年优化市场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中,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工作,推广开办企业音视频双录电子签名等放宽门槛举措令人耳目一新;试行公平竞争集中审查、支持中小企业参与政府投资建设工程项目等,为营商环境注入公平基因;在食品药品、安全生产、价格、统计领域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有利于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智慧监管机制。
深圳还通过加快工业及其他产业用地供应,推进人力资源供需对接,降低融资成本,布局建设高水平中试平台、概念验证中心,集中发布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场景清单,强化企业数据交易合规激励等,提高要素保障能力。
此外,迭代升级“i深圳”“深i企”等政务服务平台,不断精简涉企审批事项,完善智慧化政务服务,努力跑出创业办事“加速度”。
用法治为各类市场主体架起“防护网”
今年5月,由应急、消防、市监、文体等多个职能部门组成的执法团队,来到罗湖区南湖街道的富临大酒店开展“综合查一次”排查。执法人员既检查客房消防设施、电力设施,也核查酒店食品安全,还查阅了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等多类台账。
“我们酒店涵盖住宿、餐饮、娱乐等多种业务,‘综合查一次’不仅缩减检查次数,检查标准也更加统一,让经营者感到安心。”富临大酒店总经理陈育华说。
针对多头监管、重复检查等扰企困企问题,罗湖区发展改革局(区营商办)于今年4月在全市率先出台《罗湖区“综合查一次”工作方案》,通过清单式执法模式,有机整合类似、相同事项,多部门可一次完成以往需多次才能完成的检查任务。
“综合查一次”带来的变化,不止于监管职能因同类项整合而带来的“瘦身”,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政府服务效能的提升。一降一升之间,罗湖的营商环境亦不断优化。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深圳市2024年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推进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立法,提升国际商事调解能力。开发“执法监督码”系统,推行“扫码入企”制度,实施“综合查一次”制度,提高执法规范性。
推进严格公正高效司法是深圳今年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任务之一。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金融纠纷防范化解质效,开展涉企公益诉讼监督等举措,营造更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此外,深圳还强化企业合规管理,优化涉企法律服务,不断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引进来”“走出去”凸显强大竞争力
“深耕国内市场的同时,公司也积极为‘出海’作准备。参加对接活动,让我对海外需求和政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防止‘呛水’。”深圳奥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商务副总监随宇声在参加7月26日举行的深圳助力民营企业“出海”服务供需对接活动后,“出海”信心进一步增强。
今年以来,深圳市发展改革委组织了多场对接活动,邀请毕马威、汇丰银行等专业服务机构为企业“出海”建言献策,让包括奥礼生物在内的一大批企业受益。
国际化营商环境,不仅让外企来深投资兴业更便利,也要让深企“走出去”更高效。《深圳市2024年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重点在打造宽松便利的吸引外资高地、创建优势集聚的对外投资标杆、建设高效畅通的国际贸易枢纽、营造品质舒适的宜居宜游环境、完善便捷友好的宜业宜学环境、塑造开放包容的城市品牌形象等方面发力。
在打出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后,深圳对海内外资金的“磁吸力”不断增强。今年上半年,深圳新设外商投资企业3683家,占全国比重13.7%,来深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超310家。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伴随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经营主体在深圳实现高质量发展。截至2024年6月底,深圳市共有商事主体429.06万户,同比上升5.86%,商事主体总量和创业密度居全国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