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4年9月29日讯(记者 何亚南 通讯员 张赢 孟倩羽)9月29日,深圳理工大学成立大会在光明主校区举行。来自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有关部门领导,境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代表,全国重点高中校长,产业界代表及深圳理工全体教职工和首届本科生共计800多人参加大会,共同见证这所坚持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高质量建设的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启航。
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冯伟宣读了教育部批复文件。文件指出,深圳理工大学为公办普通本科学校,定位为新型研究型大学,着重开展基础性、前沿科学技术研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希望学校聚焦服务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大力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集聚一流师资,打造一流学科,培育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积极探索新型研究型大学办学模式,为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教育强国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深圳理工大学校长樊建平发表感谢致辞。他回顾了大学六年筹建历程,介绍了深圳理工在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学科设置、人才引进等方面的创新举措,并向党和国家、社会各界、所有参与筹建深圳理工的同行者,以及投石问路、勇敢坚定地选择深圳理工的首届本科生表达了感恩和祝福。
他表示:“深圳理工作为新型研究型大学,将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紧紧围绕‘国家所需、地方所要、自身所能’,建立与深圳共生共荣共成长、蝶变焕新互促互进的校地关系,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院科教合作、优势互补、共赢发展,以学科交叉探索颠覆性创新,以新兴学科带动未来产业,努力走在前列、勇当尖兵,展现出特区高校应有的责任担当。”
成立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大学校长毛军发作为深圳高校代表发表致辞。他表示,深圳是一座充满创新活力的城市,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作为深圳高校长子,深圳大学愿与深圳理工大学携手同行,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特区精神,共同探索高等教育发展新模式,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为深圳高等教育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以及教育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深圳理工大学的成立,恰逢国家大力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教育强国战略的关键时期,香港理工大学和深圳理工大学已经在科研攻关、学科建设、学生联合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我相信,在大湾区这片崇尚创新、充满奇迹的土地上,粤港澳三地的高校将通力合作,携手并进,共同为国家的科技自立自强和新质生产力发展作出新的贡献。”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滕锦光表示。
“作为友邻,我非常高兴今天能在这里作为科研机构的代表见证深圳理工成立这一历史时刻。”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医学科学院院长颜宁代表科研机构致辞,“深圳理工大学的建设是深圳这座梦想之都敢想敢闯敢为人先的又一生动诠释,相信深圳理工必将䠀出一条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高等教育改革创新之路。”
2023年12月,深圳理工就已经与深圳医学科学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颜宁表示,未来双方将在学术交流、科研合作以及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合作,医学科学院的科研平台也会向深圳理工的同学们开放,期待双方一同诠释“共享互利、以邻为伴、守望相助”的合作精神,绘就科教合作新蓝图。
作为企业代表,招商局创新科技集团总经理邓伟栋表示:“深圳理工大学是一所新型研究型大学,具有天然的科教产教基础和优势。招商局集团以及招商创科与深圳理工大学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期待与深圳理工进一步在绿色降碳、生物制造等领域抢占制高点、培育新动能。”
深圳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朱迪俭表示:“全体深圳理工人将秉承特区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勇毅前行。未来,深圳理工大学将充分利用深圳特区创新资源集聚、创新环境优异、创新精神充盈的显著优势,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精彩纷呈的办学之路。”
回答:何为新型研究型大学
“新型研究型大学的‘新’不是建立时间‘新’,而是发展模式‘新’、发展内涵‘新’。”樊建平在成立大会上回首筹建大学的探索实践之路,就“新型”二字给出了深圳理工的答案。
深圳理工依托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建设,自2018年筹备以来,借鉴世界一流理工科大学办学模式不断探索教育链、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贯通融合的办学新路径。
作为教育部按照新标准首批设立的新型研究型大学,深圳理工围绕新理念、新方向、新方法、新条件办大学,进行一系列有益探索和创新。比如,聚焦“新工科”“新医科”,深入对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深圳市“20+8”产业体系,首批建设了生命健康学院、合成生物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控制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能源工程学院、药学院、算力微电子学院七大学科交叉专业学院;通过面向世界汇聚一流人才、探索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院等一流科研机构双聘一流人才、以国家级创新中心与龙头企业合作建立产业师资等方式,组建了一支高水平、国际化、多维度师资队伍;建立学院、研究院、书院“三院一体”的协同育人模式,学院专注于教学、研究院专注于科研、书院专注于素质教育,因材施教培养未来的优秀科学家、卓越工程师和创新企业家。
不久前,学校招录的首届本科生已经开启2024秋季学期的课程学习。据介绍,这些本科生将在大一期间接受通识教育,通过学习科学基础、大学英语、思想政治品德等一系列基础必修课和《计算机科学导论》《生命科学导论》两大专业必修课,为将来开展跨学科研究打好基础。
同时,学校还实行每周4天上课、1天进实验室的教学模式,安排学生大一期间围绕合成生物、脑科学、药学、材料能源、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硬件6大方向进行实验室观摩轮转,大二根据兴趣爱好确定专业,大三自主选择“学术轨、工程轨、创业轨”分轨培养,大四开展科研实践、产业实习、创新创业的模式,希望学生们能在个性化课程体系中成长为具备实战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
聚才:以一流人才支撑一流大学建设
“大学之大关键在于大师”,樊建平在成立大会上提到,高校作为一个汇聚思想、追求真理、培养人才的科技创新的高地,其高层次人才师资的数量和质量将决定学校建设发展的高度和层次。
深圳理工坚持全球人才战略,构架国际化的师资管理体系,引聚世界一流的教授人才。筹建至今,已集聚了一支以海外高层次人才为主体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师资队伍中超70%具有海外留学经历,拥有海内外院士14人、国家级人才88人,长聘教师中有91%已在海外获得终身教职,3位外国专家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成建制引进了8支海外创新团队。
为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的交流与链接,深圳理工自今年年初起多次赴境外交流,组织了7场深圳理工全球人才见面交流会,先后赴新加坡、澳大利亚、英国、瑞士、中国香港等地与世界一流高校、科研机构在人才培养、师资交流、科技创新、产业转化等领域寻求合作,吸引了大量优秀海外青年人才关注。
学校成立后,得到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生态基因组学专家康乐,原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马石庄等高层次人才的支持和加盟,为学校提高科研水平和国际影响力,优化人文社科教学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康乐表示:“大学是创造新知识的地方,不做研究、不创造新知识的大学老师,是不合格的。深圳是有着创新活力和动能的城市,诞生在深圳的大学就必然带着深圳独特的性格和气质。我相信深圳理工会和深圳这个奇迹一样,依托中国科学院、深圳市以及光明科学城丰富的科研产业资源、设施平台和人才资源,在原始创新和成果转化上持续发力,为国家培养满足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的青年拔尖创新人才。”
创新:建设一批研究院开展建制化科研
在探索实践建设新型研究型大学的路径上,深圳理工坚持选一个方向、建一个学院、成一流学科、强一片产业的理念,学科建设重在优势特色、不求全但求强,着力开展面向前沿领域的建制化科学研究,不断蓄积国际影响力。
“作为一所依托新型研究机构建设的大学,深圳理工天然自带中国科学院开展建制化科学研究的优良传统,从开始筹备建设就蕴含巨大的科研与产业的内生驱动力。”樊建平介绍道,“目前,学校已经组建了细胞与基因技术研究院及未来农业研究院,并已逐步启动科技战略发展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机器人研究院的筹备工作。”
就在今年9月,深圳理工细胞与基因研究院和未来农业研究院相继成立。其中,细胞与基因研究院由康乐院士领衔,将重点打造细胞与基因技术为核心的创新生物技术,构建前沿科技引领的细胞与基因产业生态链,拉动细胞基因产业快速有序发展,抢占细胞与基因技术研发转化制高点;未来农业研究院由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外籍院士杨贞标全职加盟领衔,专注开发颠覆性的新一代农业生物技术与生产模式,以产学研相结合,贯穿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链条,培养新一代创新型农业科学家、工程师及企业家,打造深圳市未来生物农业技术产业化策源地,为解决粮食安全和改善民生健康做出贡献。
未来,这一批研究院将为深圳理工持续引进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一流学科、提高科研实力和产业辐射能力,为国家培养亟须的拔尖创新人才提供新驱力。
当天上午,深圳市捐资助学捐赠仪式也在深圳理工大学主校区举行。(本文由深圳理工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