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1岁女童被扎多个针眼!@家长们,这个“偏方”别再用了
2024-10-10 10:16
来源: 广州日报

惨!1岁女童被扎多个针眼!@家长们,这个“偏方”别再用了

人工智能朗读:

记者从广东医科大学顺德妇女儿童医院(顺德区妇幼保健院)了解到,日前,该院儿童重症医学科收治了一个双手双脚布满针眼的一岁多女童,一问才知道,竟是家人扎针放血所致。

“医生、医生,我孩子抽筋了,抽了好久一直没缓解!”院方介绍称,近日,一岁多的月月(化名)被家属抱着冲进了广东医科大学顺德妇女儿童医院急诊室。当时,月月神志不清,双眼上翻,流口水,四肢僵直,肤色发绀,体温高达40℃。在医院,急诊医生立即给月月镇静止抽、吸氧、退热、输液等一系列处理,症状渐渐缓解后,月月被送进了儿童重症医学科。

医生在检查月月身体时,发现了一个疑惑的事——为什么月月手指脚趾布满了针眼?原来,当晚月月反复高烧,吃了退烧药也不见效,还出现了抽搐的症状。情急之下,月月家人猛然想起了家乡流行的“退烧偏方”——扎针放血。

据悉,当时,家人秒翻出家中的针,在月月双手和双脚上扎出了密密麻麻的针眼。一番操作后,月月还是在抽搐,眼看不对劲,月月家属立即将她送来了广东医科大学顺德妇女儿童医院。所幸送医及时,月月很快就康复出院了。

但不是所有人都像月月这么幸运,因为这个“土方”退烧法,就曾出过很多事。院方称,扎针放血不仅对缓解孩子病情没有什么帮助,还可能会让孩子陷入危险。

科普:那孩子发生“热性惊厥”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呢?

一、什么是热性惊厥?

热性惊厥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是儿童惊厥中最常见的原因。热性惊厥的患病率为3%~5%,多见于6月龄~5岁的儿童。热性惊厥是儿童在发热期间出现全身抽搐(惊厥)。

热性惊厥的常见病因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中耳炎、肺炎、急性胃肠炎、尿路感染等发热性疾病,主要与病毒感染有关,接种疫苗后发热的儿童也可能出现热性惊厥。

热性惊厥常见于儿童发热后24小时内,发热时腋温常超过38℃。儿童抽搐的持续时间一般小于15分钟。

对于大多数热性惊厥,抽搐发作的过程只持续1~3分钟,随后抽搐可以自行停止。

热性惊厥的儿童可能有家族史,曾经发生热性惊厥的儿童也可能复发。

1岁以内的婴儿首次发生热性惊厥后的复发率高达50%,1岁以上儿童的复发率则为30%。

对于无基础脑病的儿童,热性惊厥通常不会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或遗留其他神经系统障碍。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大部分热性惊厥的儿童不会发展为癫痫,但患病儿童继发癫痫的风险稍高于普通人群,风险大约为1%~15%。

二、为什么“土方法”会害了孩子?

如果孩子发生了抽搐,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急救“土方法”就是想方设法孩子撬开牙关。

这还不算,孩子张嘴之后,有的家长还会把毛巾、衣物、筷子甚至是拳头塞进孩子嘴里,生怕孩子咬到舌头。

事实上,“蛮力撬牙关”可能导致口唇黏膜、舌黏膜损伤、疼痛和出血,严重者还可能造成牙齿脱落、颞下颌关节脱位等。塞入儿童口中的手指或拳头也可能会被咬伤,继而造成出血或感染。

塞入异物还可能造成儿童呼吸道梗阻。口中异物也可能被孩子咬碎或误吞,随即卡在气管、支气管、食管等呼吸道或消化道部位,这些部位的梗阻可能引起窒息、脏器穿孔,甚至危及生命。

此外,有些家长还会试图通过摇晃、拍打、掐人中甚至针扎放血等方式,来促使孩子停止抽搐和恢复意识。然而,这些错误操作反而可能延长抽搐发作的时间,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尤其是针扎放血,是一种百害而无一利的“土”方法。情急之下,家长常常难以对针器进行消毒,这样扎了孩子后不仅会直接引起出血,还可能造成皮肤伤口感染或破伤风等严重感染。对于存在凝血异常的儿童,针扎放血后还可能流血不止。

三、如何正确处理儿童抽搐?

总的来说,当孩子发生热惊厥时,家长要做到六要六不要。

六要:

1、环境安全:把孩子置于一个安全、安静的环境中,松解过紧衣物,解开颈部扣子;

2、保持呼吸道通畅,将患儿去枕侧卧,头偏向一侧,清理口腔内分泌物,防止呕吐物及分泌物的误吸;

3、测体温:待孩子缓解后记录孩子体温;

4、记录抽搐的表现及持续时间,如果可以,建议拿手机拍摄发作的表现或者调取监控下抽搐表现;

5、降温处理,患儿体温超过38.5℃时,意识恢复后可口服退热药降温;意识不清的患儿可予退热栓塞肛处理;目前推荐使用布洛芬或者对乙酰氨基酚制剂;

6、及时拨打120听从医务人员指导或立刻就近治疗。

六不要:

1、不要大声呼喊、摇晃、喂水等刺激;

2、不要用力强行牵拉或按压患儿肢体;

3、不要掐人中、合谷穴;

4、不要撬牙关,口中塞毛巾;

5、不要用酒精擦拭孩子身体来降温;

6、不要听信偏方。

综上所述,孩子发烧很常见,发生热性惊厥也不要慌,民间的“土办法”要不得,要确保孩子处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保持孩子气道通畅,然后要顺其自然、静观其变,待抽搐停止后及时就医。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黄子宁 


[编辑:李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