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就业路”越走越宽,广东有这些做法
2024-10-11 10:14
来源: 南方网

让“就业路”越走越宽,广东有这些做法

人工智能朗读:

就业是民生之基。近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发布,部署拓展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成才渠道、保障平等就业权利等二十四条举措,把“就业优先”落到实处。

作为人口大省、经济大省,广东如何铺好“就业路”?近年来,广东深入实施“民生十大工程”就业领域五年行动计划,努力实现“就业稳、人气旺、经济活、事业兴”,以高质量充分就业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

数据显示,广东全省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保持在130万人以上,专技人才和技能人才两支队伍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持续优化。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的背后,是广东强劲发展吸引力,也是一系列稳就业政策落地生根、服务下沉带来的一场场双向奔赴。

更精准:人才交流对接活动“小而精、专而优”

高质量充分就业要求更大的政策力度。近年来,广东先后出台“稳就业十六条”、延续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17条举措助力民营经济,扎实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大行动,一系列稳就业政策集中发力。

做好顶层设计的同时,还要让岗位资源和求职者实现精准的无缝对接。9月23日,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驻京办联合主办的北京大学专场人才对接会现场人才济济,35家广东单位携带超4000个优质岗位揽才。如此供需两旺的喜人场景,只是广东今年以来开展引才活动的生动一隅。

当天,“粤好服务·粤聚人才”2024-2025年度粤港澳大湾区青年人才对接会系列活动正式启动,重点面向高校毕业生,发布年度22场人才交流对接会。系列人才交流对接活动既有较大规模的组团招聘,也有“小而精、专而优”的双选会。广东各地的“引才专列”还将赴省外多所知名高校,点对点为广东战略性产业及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精准引才。

就业围着产业转,一场更大范围、更精准的“跨界”正在不断扩大企业和求职者的供需半径。自去年以来,广东省人社系统已分行业、分领域举办了超百场主题鲜明的青年人才对接会,涵盖了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金融、材料、文化等多个领域。

更适配:产教融合实现“毕业”即“就业”

2024年佛山市产教评技能生态链首批学生学徒制培训于8月份开班,117名技校生开启学徒生涯。通过创新打造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广东技能小将实现了拜师学艺上岗“一条龙”。

“学生学徒在考核合格后能直接上岗,大幅缩短了岗位适配的时间。”中海万泰技术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毛卫东表示,培训时,企业提供生产材料、刀具、设备等,供学生到企业开展实操。学校的老师按照企业所定教材对学生进行教学。

在西门子数字化工业集团广东西总经理邝敏杰看来,学生在学校里就能了解企业所需的先进技术,成长为企业所需的人才,这其实相当于企业提前布局。就在今年,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与广东4所技工院校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并向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等8所院校授予“西门子智能制造工程人才认证授权证书”。

产教融合,是企业高质量发展刚需,是广东蹚出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新路的关键一招。瞄准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广东创新打造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建立起了从招生、培养、使用、就业到提升于一体的人才链闭环,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注入新动能。

首批63条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吸引了3000余家生态企业、432家院校参与建设,经过对接挖掘,将拿出10万多个岗位开展学生学徒、技培生学徒培养。

更接地气:就业服务网络深入“家门口”

东西南北中,广东好揾工。

面对就业新形势,广东各地人社部门纷纷出招,不断创新招聘活动和招聘形式,努力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构建“15分钟就业服务圈”:广州将招聘会开在了“家门口”;佛山将公共就业服务前置到校园;东莞借助夜市烟火气吸引人才聚人气;中山打造“10分钟人才圈”……招聘服务“卷”出新高度,一个个就业场景新的打开方式,正在成为广东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

在广东,求职不再是“大海捞针”,通过零工市场、就业驿站等方式将人力资源对接服务关口再前移。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计建成513个就业驿站和200余个零工市场。就业服务向基层延伸,让求职者触手可及。

就业服务半径可以再缩短吗?广东给出新解:让线上线下的“高流量”带动就业“高质量”。今年春节刚结束没多久,广东便把招聘会开进了交通枢纽——广州南站,让求职者到站即选岗,当天企业多、“薪”意足、人气旺,逾1300家企业提供7万多个岗位,初步达成就业意向近9300人次。4月份以来,广东已累计举办12场“揾工在广东”重点企业直播带岗系列活动,提供超万个岗位,充分利用“互联网+”,让招聘会更加有“数”。

广东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搭建供需平台,以“烟火气”有力为就业公共服务“聚人气”,在努力实现“求职放心、就业安心”中,深切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策划:何静文吴诗航

记者:吴依妮


[编辑:李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