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将建设成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示范城市 红树林咋保护 深圳先打个样
2024-11-06 08:43
来源: 深圳晚报

深圳将建设成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示范城市 红树林咋保护 深圳先打个样

人工智能朗读:

深圳新闻网2024年11月6日讯(深圳晚报记者 苏靖驹)在深圳的城市中心,红树林生态保护区距市民仅一步之遥,华侨城湿地生机盎然,深圳湾候鸟翻飞、鱼群追逐,俨然一幅城市与自然共生的美好画卷。行走在深圳的街道,如同进入自然公园。

美好背后,得益于深圳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也离不开科学、开放的顶层设计。2023年9月,《湿地公约》常委会第62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方提交的关于在中国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的区域动议提案,“国际红树林中心”正式落户深圳。近一年来,深圳全力高效推进“国际红树林中心”筹建工作,为国际社会参与红树林生态治理提供了新的机遇。面向未来,深圳将持续推动建立开放包容、共建共享、合作共赢的红树林国际合作机制,促进红树林保护、修复、合理利用的国际合作和联合行动。

红树林保护“深圳经验”将传得更远更深

行走在山海相间、绿树环绕的深圳,朱利安·诺艾尔被这座城市的自然气息吸引。“在全球气候不断变化、极端天气频发的当下,红树林在整体生态环境中的作用愈发凸显。各国应加强协作,共担生态管理和红树林保护国际责任,通过沟通来达成认同,发挥国际社会在生态治理方面的重要作用。”朱利安表示。

今年7月,红树林保护修复研讨班在深圳举办,来自马达加斯加的朱利安作为学员之一,在走访了解更多红树林相关科研项目以及保护政策之后,将目光聚焦于国际红树林中心的未来机遇。“深圳作为‘国际红树林中心’所在地,将建设成为集聚国际智库力量的红树林研究与创新中心,通过不断促进国家、非政府组织、研究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为国际社会提供生态研究和管理方面人员的培训和能力建设项目,在全球保护和修复红树林的事业中发挥关键作用。”朱利安说。

来自红树林保护的“深圳经验”正不断传播至世界各地。过去一年多里,深圳成功举办红树林保护合作国际研讨会和国际红树林保护高级别论坛,推动设立国际红树林保护专项基金,加快深圳红树林湿地博物馆规划建设;针对红树林保护面临的难点和各国需求,举办红树林保护修复研讨班,发挥国际红树林中心在红树林知识共享和技术交流方面的重要作用。

下一步,国际红树林中心将基于2024年国际培训班经验,加强培训课程、野外观摩教学点的系统建设,继续推动国际培训班的举办,并计划举办一次中大型红树林保护管理国际会议。

此外,针对中心亟须掌握的信息和迫切提升的短板,中心将开展针对性研究,设立重点和小额资助项目,并对马达加斯加、柬埔寨两个共提国开展重点项目,对其他创始成员国开展小额资助项目。在援外技术服务方面,中心将结合研究和示范项目,开展专家技术交流,促进中方专家到成员国交流并提供技术服务。在宣教活动方面,中心将开展湿地日、红树林生态系统日等节点的重点宣传和常规宣传活动,拍摄纪录片,制作宣教传播材料。

打造政府企业公众 协同共治的参与路径

目前,深圳红树林总面积296.18公顷(不包含深汕合作区)。其中,已划入自然保护地实施严格保护的红树林面积185.30公顷,占全市红树林面积62.56%。按照广东省下达的任务,2021年至2025年深圳需完成红树林营造面积17公顷,红树林修复面积34公顷。据统计,截至目前,深圳已完成红树林营造面积15.48公顷,占省任务的91.05%,已完成红树林修复面积103.08公顷,为省下达任务的303.18%。深圳还将计划完成营造红树林面积不少于2公顷,确保全面超额完成省下达的营造修复任务。

当前,国际红树林中心正同时稳步推进《成立协定》的签署和生效程序,并在2024年签署国家的基础上继续争取其他有意向的国家。此外,中心还研判《湿地公约》和其他相关多边环境公约、全球生态治理形势,综合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和国际专家意见,起草中心6年战略计划。

与此相关的是,深圳正深入推进《深圳市湿地保护规划(2021-2035)》的编制工作,争取建设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示范城市。国际红树林中心将进一步优化人才成长空间,广纳全球优秀人才,促进红树林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国际人才双向交流,打造一支在国家层面站得住脚、在世界层面拿得出手、在全球领域听得见声的先锋模范队伍。同时,拓宽社会资金和力量渠道,统筹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本参与湿地生态保护事业。

面向未来,深圳将加快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形成政府、企业、公众与自然保护“开放合作,共赢共享”的生动局面,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携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深圳新篇章。

[编辑:谭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