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4年11月12日讯(深圳商报记者 张妍)11月10日,由深圳大学医学部与深圳市红十字会联合举办“延续生命·大爱永存”2024年度“无语体师”教学公开课在深大丽湖校区举行。
这是一堂公开课,更是一堂医学人文教育课。伴随着悠扬的小提琴声,275位深圳大学医学院2022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手持菊花,穆然肃立,向“无语体师”致以最“深”的敬意。随后,医学生们在“无语体师”和捐献者家属面前庄严宣誓。
为了满足医学教学和研究需要,2009年5月8日,适逢世界红十字日,深圳大学医学院与市红十字会携手成立遗体捐献接收中心。至今,该遗体捐献接收中心已接收749例遗体捐献。“每一例捐献都是生命的最后馈赠,是大爱的延续,推动了医学的发展。”深大医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嘉蔚表示。
深圳是一座年轻的城市,也是一座志愿者之城,在人体器官、角膜、遗体捐献工作上,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涌现出多个全国“第一”。2003年,出台全国首部器官捐献移植条例;2005年,产生全国首例通过红十字会捐献器官;2008年,成立全国首个器官捐献办公室;2010年,成立全国首支器官捐献志愿服务队,下设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深圳大学医学部两个分队,共有注册志愿者200人。
市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王元彬表示,截至2024年10月底,深圳累计器官遗体捐献志愿登记者达90534人,约占全省一半,实现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824例、角膜捐献1508例、遗体捐献795例,挽救了2000多名器官衰竭患者的生命,让3000余名眼疾患者重见光明。
深大医学部解剖教研室教师蒋威表示,深大医学部一直重视医学人文教育,从2011年开始举行“无语体师”公开课,先后建成感恩接待室、“无语体师”缅怀大厅,为捐献家属的接待、安抚提供了场所保障。每年积极组织医学生参加海葬、光明树缅怀、探访无语体师家属等各类遗体捐献有关的活动,将“无语体师”的概念深度融入思政、课程和社会实践各环节,提高了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养,增加了市民对遗体捐献工作的知晓率和认同率。
2023年5月16日,深圳大学教职工古美祥病逝后通过市红十字会向深大医学部捐献了遗体,“我的一生奉献给了深大,希望在死后也能为深大作出贡献。”古美祥的儿子古诚表示,父亲身后重新回到深大成为一名“无语体师”,圆了父亲的最后心愿。古诚在发言时祝愿医学生们,在医学上有更多作为,能够攻克更多医学难题,为人类延续更多生的希望。
另一位捐献者家属贲丽荣本身就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她认为,捐献遗体是一件利国利民,更有利于人类医学事业的好事。2023年4月24日,她的丈夫陈忠山病逝后捐献了遗体。而她本人也是一名遗体捐献志愿者,希望能在身后继续为医学事业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