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隅农场茶产业初具规模。(受访单位供图)
深圳新闻网2024年11月21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莎莎)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产业,当下的项目结构奠定未来的产业结构。
2022年6月,深圳第十批援藏工作组来到察隅开启对口帮扶工作,一路向“新”,以高质量项目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拥有悠久红色基因和良好传承的国企——察隅农场一马当先,走在了产业多样化、融合化、生态化、集群化、数字化的前列。深圳第十批援藏工作组干部、挂职察隅农场党委书记冯建军格外重视察隅农场产业发展。在他看来,产业兴则乡村兴,察隅农场传承红色血脉和农垦精神,具有代表性意义,进入新时代一定要转换思路、与时俱进、谋求发展。
“察隅茶”更上层楼
“生态牌”香飘四方
1965年3月驻守在下察隅镇的边防六团和军垦农场扩编组建为察隅农垦团,后更名为察隅农场;2021年12月,改制为林芝市国有企业,更名为林芝农垦察隅农场有限公司。
如今,察隅农场拥有5000余亩土地,主要依靠土地、物业出租。“如果察隅农场忘了本——农业,那么在农垦和国有企业的改革大潮中,就会有被剥离的危险,甚至改为‘某某物业公司’。与其被别人改革掉,不如自己做大做强。”冯建军说。
深圳第十批援藏工作组进入察隅农场以来,坚持强基固本,通过项目建设促进产业发展,逐渐形成茶叶和蔬菜种植业、生猪和梅花鹿养殖业、热带水果种植业等特色产业体系。
茶产业是察隅农场践行“自我改革”的重要一步。
经过多年培育和援藏干部的持续付出,察隅农场茶产业初具规模。近期,察隅农场“雪山藏韵”茶叶通过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现场评审,“察隅茶”更上层楼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察隅农场通过边境小康建设资金、中央衔接资金、援藏资金项目10余项用于发展茶产业,包括标准化茶园、茶叶自动生产线等。“深圳第十批援藏工作组刚好经历了农场茶园从种植到采摘收获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冯建军说。这期间,不仅茶园迎来“丰收”,农场茶产业上下游产业链也全面铺开。2022-2024年“十四五”援藏规划项目“察隅农场茶产业提升改造项目”正稳步推进,目前已初步形成茶叶“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条,农场种植茶田2168亩(规模采摘茶园1500亩),引进现代化茶叶加工生产线2条,每天加工茶叶产量达8000斤,先后获批茶叶加工厂食品生产许可证和“雪山藏韵”注册商标,红茶、绿茶、白茶参展深圳“农博会”“食博会”并进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
项目落地越来越多乡村产业越来越旺
由于交通不便,察隅县蔬菜供给主要依靠自给自足。然而,分散种植不利于形成集约效应。
察隅农场所在的下察隅镇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阳光充沛,雨量充足,适宜发展蔬菜业。2023-2024年,察隅农场争取到乡村振兴中央衔接资金打造察隅农场设施蔬菜温室,发展无土栽培种植 。今年3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专家为察隅农场全体干部职工进行无土栽培种植技术培训交流,为农场培训技术人才,更为后续与科研院校深入合作创造条件。如今,行走在下察隅镇,大棚无土栽培基地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一座现代化的生态大棚基地呼之欲出。
生猪养殖是察隅农场开辟的又一“赛道”。
2017-2018年,农场争取到国家资金扩建农场生猪养殖基地,扩建后面积达2400平方米,生猪年出栏约6000头;2021-2024年,新建林芝市万头育肥生猪养殖基地。察隅农场梅花鹿养殖开始于十多年前。如今,察隅农场梅花鹿品牌越擦越亮。2023年,农场申报“林芝市梅花鹿人工养殖技术示范与应用创新”科技项目,逐步实现鹿舍标准化、养殖规范化、产品多元化,把梅花鹿养殖打造成示范项目。
2024年是全国对口援藏30周年。
深圳援藏力量“缺氧气不缺精神 海拔高境界更高”。在一批批援藏干部的努力之下,如今的察隅农场,项目落地越来越多、人居环境变化越来越大、乡村产业越来越丰富……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不断在察隅上演,乡村振兴落到了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