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4年11月23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关炜瀛)“今天在香港演出的深圳原创舞剧《咏春》特别版可以说是深港合作版,是港深‘文化双子城’形态的具体表现,未来需要更多像这样深度结合的作品。”11月22日,香港中文大学文化及宗教硏究系客席副教授茹国烈来深参加第十六届深圳学术年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表示,舞剧《咏春》香港特别版是深港文化合作的优秀案例,十分期待回到香港后观看两地文艺人士合作打造、压轴亮相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的《咏春》香港特别版。
在第十六届深圳学术年会上,茹国烈以“港深文化双子城”为主题,分享了他对香港和深圳在城市文化上的关系的见解。他认为,在经济和民生方面,深圳和香港互动很多。近几年,两座城市在文化上也有更多互动。其中很重要的转变,是在文化消费方面。“可以预期,深港两地的文化消费市场将会迈向一体化。将来,追求文化消费的市民,会在两个城市自由流动,选择每个周末的节目。”茹国烈说。
“文化的发展非常需要市场,需要大量、优质的文化消费者。”茹国烈阐释说,港深需要高质量的作品来提升文化消费,形成的文化市场将能带动、吸引各地乃至全球的人才,来到“文化双子城”发展。“作品创造市场,市场吸引人才,人才又创作出好作品。两个城市一起,我非常有信心可以形成这样的良性循环。”
茹国烈表示,打造港深“文化双子城”,需要更多像《咏春》香港特别版这样的双城深度合作的作品。“我期待着两地文化市场出现‘半深半港’‘半港半深’的现象,意思是将有一些‘半深半港’‘半港半深’的文化机构、文化人、产品、品牌、演出、展览,甚至是艺术节等。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利用两地的特色和差异性,打造一体化的‘文化双子城’。”
茹国烈特别提到,港深两地仍然需要利用在历史等方面的差异和各自的优势,才能最终形成具有特色的“文化双子城”。具体来说,香港必须在文化上继续国际化,举办国际性活动,成为呈现国际多元文化的平台;深圳要利用大规模的人口,形成成熟的文化市场,支持“文化双子城”成为复合性的文化大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