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4年12月3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梓欣)12月1日起,深圳开始实施《小型消防救援站建设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这是目前全国首个关于小型消防救援站(以下简称小型站)建设管理的地方标准,对小型站在建设、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作出规范解答。目前,全市447个小型站已纳入119直接调度,火警到场平均用时缩减至约5分钟,被社区群众亲切地称作“家门口的红房子”。
记者了解到,小型站是为适应构建网格化快速灭火救援体系的需要,由各级政府在街道、社区建立的小型化、规范化的消防救援站,是街道、社区专职消防救援队伍的驻扎基地,主要承担本地区火灾扑救等应急救援任务,并接受上级调度指挥,参与其他地区应急救援工作。目前,全市接入119指挥调度系统的消防救援站共有532个,其中小型站447个,占总数的84%。
《规范》按规模将小型站分为一类和二类,明确两类小型站建筑面积应为500至1000平方米,驻点人员数量16至35名,水罐/泡沫消防车2辆,并对灭火水枪、破拆工具及防护配件等消防救援器材配备规格作出指引。
值得注意的是,因城市建设等需要拆除现有小型站的,应先在附近合适位置新建站点,并将现有人员及装备等迁入后,再行拆除。
近年来,深圳市消防救援支队从“建、管、训、防、消、宣”六个方面积极探索小型站建设标准,即灭火救援执勤点、防火巡查落脚点、宣传工作着力点、按纲建队延伸点、密切群众共建点和消防形象展示点,全面延伸拓展灭火救援、防火巡查、教育科普、便民利民功能,打造全国首创的“多位一体”社区级消防安全阵地。
据悉,2023年,小型站的首到场率在70%以上,成为我市火灾和应急救援出警的“急先锋”。目前,火警到场平均用时从2019年的14分46秒减少至约5分钟,“5分钟消防救援圈”建设初见成效。此外,通过小型站常态化开展消防巡查,月均消除各类消防隐患8万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