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著名科学家论道光明
2024-12-06 07:33
来源: 深圳特区报

四位著名科学家论道光明

人工智能朗读:

深圳新闻网2024年12月6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郑宽 邓红丽 周宏博何龙)12月5日,光明科学城论坛·2024启幕。在论坛的主题演讲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医学科学院院长、深圳湾实验室主任颜宁,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深圳理工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创院院长樊建平,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华为终端BG首席科学家田奇,围绕量子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主题作演讲。

光明科学城论坛·2024汇聚国内外高端智力资源,科技、教育以及产业领域各界人士齐聚,共议科技前沿发展趋势,共商创新引领责任使命。图为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在论坛上正式揭牌成立。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量子信息技术是战略必争领域

“量子‘三明治’的故事会继续下去。”在12月5日举行的光明科学城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发表《从传统计算机芯片到量子计算机芯片》主题演讲。

演讲伊始,薛其坤分享了物理领域有名的“三明治”结构,即约瑟夫森效应。所谓的“三明治”结构,可以简单理解为三明治两边的面包是超导体,中间的火腿是绝缘体。这种结构对于集成电路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产生了深刻影响。

薛其坤指出,“三明治”结构创造了计算机的奇迹。AI时代,满足AI运行需求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信息处理,对算力、存储密度、能耗提出新要求,解决之路就是量子计算机。他同时强调,由于量子计算机的原理,其实体如果制造出来将需要庞大的制冷机,通用超导量子计算机的占地面积约为四分之一个足球场,无法实现小型化。因此,不必担心笔记本电脑会被量子计算机取代。

“量子‘三明治’的故事会继续下去。”薛其坤表示,基础研究的发现会催生划时代的革命性工业技术,但从基础研究到最后的发明应用,要经历较长的时间,这在量子信息等高科技领域体现得更加突出。量子信息技术是战略必争领域,关乎国家核心竞争力,必须高度重视,久久为功。此外,量子科技是兼具基础、应用基础、产业化、商业化和人才培养的领域,要统一长期攻关与长期布局发展的关系。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深圳理工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创院院长樊建平:

建设新型研究型大学是时代所需

光明科学城论坛现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深圳理工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创院院长樊建平的演讲备受瞩目,为高等教育与区域发展协同共进建言献策。

樊建平指出,建设新型研究型大学是时代所需。全球科技竞争和国内创新转型之际,建设此类大学意义重大。“目前,加速自主人才培育迫在眉睫,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腾飞对高等教育的倚赖更甚,新型研究型大学成为缩小差距、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力量。在此背景下,深圳理工大学应运而生。”樊建平说。

“新型研究型大学‘新’在什么地方?其中之一就是办学模式的新,深圳理工大学既无理学院也无工学院,所设学科都在交叉领域间。”樊建平表示,深圳理工大学以独树一帜的办学模式开创新局,打破学科固有藩篱,学校的七大学院聚焦交叉领域精研深探,构建目标导向的建制化科研体系。

“在深圳理工大学,学生一周只上4天课,另外1天必须进到实验室里。”樊建平介绍,深圳理工大学“4+1”课程体系让学生自大一开始便踏入实验室,深度参与科研,至毕业时累计实践时长与985高校研究生相当。

在谈到科研环境时,樊建平表示,“光明科学城是科研设施富足的地方,为高校老师及学生提供了非常好的科研环境和基础。”

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医学科学院院长、深圳湾实验室主任颜宁:

一起建设生物医药“东方大湾区”

12月5日,2024年光明科学城论坛启幕,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医学科学院院长、深圳湾实验室主任颜宁发表演讲,介绍了深圳医学科学院在一体化规划战略指引、学术品牌国际交流、深医专项年度评审、教育培养人才引进、共享平台机制创新、临床驱动源头创新等方面取得最新进展。

去年11月21日,深圳医学科学院在光明科学城成立。仅仅半年时间,深圳医学科学院的过渡场地便从毛坯房变成现代化实验室。今年8月,深圳医学科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项目迎来首届博士研究生。在深圳医学科学院成立一周年之际,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临床实验中心揭牌,大型平台设施也对外开放。

“回头看,这就是深圳速度呀!”颜宁认为深圳医学科学院这一年的飞快发展就是深圳速度的表现。深圳医学科学院和深圳湾实验室两者有什么区别一直是公众感兴趣的问题。颜宁表示,这两者在一起也是深圳的一个创举,能有效联通政府各个机构,比如桥接科创与卫健部门,与周边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以及企业密切合作,目标是破除各种隐性壁垒,构建医教研产共同贯通新生态。颜宁认为,深圳不仅提供硬件平台和硬件设施,还有专业化的服务,为人才的发展和发挥提供最好的环境。

演讲最后,颜宁现场展示了相关机构的公共技术平台、高通量筛选与新的转化平台等的预约入口,向社会各界发出邀约:光明“家底”可厚了,欢迎大家经常来看看,一起建设生物医药“东方大湾区”。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华为终端BG首席科学家田奇:

AI创新必将推动经济社会跃迁

在光明科学城论坛演讲环节,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华为终端BG首席科学家田奇以AI人工智能为主题演讲,剖析前沿动态与行业走向。

田奇从华为AI模型实践出发,直言大模型发展痛点。他指出,大模型虽发展迅猛,但技术攻坚艰难。“AI模型训练周期长、成本高,且基础设施投资巨大,加上高质量数据收集处理十分复杂,以及顶尖人才稀缺、运营强度大等因素,导致技术突破艰难、行业竞争白热化。”田奇说。

田奇对华为AI布局进行系统介绍。他以华为的盘古气象模型举例,该模型对比传统预报,误差显著降低、精度大幅跃升,全球用户可在官网调用。“盘古气象模型在台风路径预测展现出其卓越性能,成果登上顶尖杂志,入选2023年中国十大科学进展,这不仅为全球气象预报注入强心剂,也为防灾减灾筑牢根基。”田奇说道。

“大模型应深入生活,降本增效、优化体验、催生交互革新。”田奇表示,目前AI行业的发展挑战犹存——B端需融合数据设备、C端应解付费难题,适配优化、降耗保畅都有待突破。AI创新必将成为推动经济社会跃迁的核心动能。

田奇在演讲中呼吁进一步加强人才培育。“应构建宽松环境、给予试错空间,助力前沿探索,激发创新活力。”他说。

[编辑:刘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