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4年12月13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程赞)深圳在推进医院评审标准国际化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东区尤德夫人那打素医院近日成为香港特别行政区首家通过《国际医院评审认证标准(中国)》(2021版)(CIHA)认证的医院。昨日,深圳市卫健医院评审评价研究中心理事长徐小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版”国际医院评审认证标准体系未来将覆盖粤港澳大湾区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同时也将以香港为“桥头堡”,逐步走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把“中国标准”推向全世界。
“三甲”标准国际化,“中国版”国际医院评审认证标准来自深圳
过去,内地医院如果想获得国际认可,需要得到国际质量协会外部评审会(ISQua EEA)认证的标准认证,如美国JCI、澳大利亚ACHS,以便于国际交流、接受国际商业保险支付。2019年起,国家支持深圳先行示范,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医院评审认证标准体系。
2020年,非营利性的第三方评审评价中心——深圳市卫健医院评审评价研究中心成立,吸纳境内外资深评审认证专家,组建评审专家库,对标国际通行规则,融合国内评审实践,开始创新性编制《国际医院评审认证标准(中国)》。
2022年9月,《国际医院评审认证标准(中国)》以97%的得分率高分获得了国际医疗质量协会外部评审会(ISQua EEA)的权威认证,成为中国首个经国际认证的医院评审认证标准,实现了中国从“执行标准”到“制定标准”的转身。
已在全国30多家医院开展评审工作
“中国版”国际医院评审认证标准一经发布后,迅速得到了各方响应。2023年3月,首批13家医院评审认证启动会在深圳前海举行,其中4家医院来自香港。
今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3家医院“拔得头筹”,率先通过认证;12月8日,东区尤德夫人那打素医院获得授牌,成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家通过《国际医院评审认证标准(中国)》认证的医院,这也标志着CIHA正式走出境外,为粤港澳大湾区医疗的跨境融合搭建桥梁。徐小平向记者透露,此前参加评审认证的香港威尔斯亲王医院也有望在2025年初获得认证,“到2026年,我们将完成香港7家龙头医院的认证工作。”
此外,第二批参与的医院也已经启动认证工作,包括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祈福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等。
其中,海南省卫健委借鉴了香港医院管理局的参与模式,与深圳市卫健医院评审评价研究中心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全面推动海南省公立医院和部分私立医院参与“中国版”国际评审认证标准的认证。
据悉,浙江、广东等省的省级医院也在“跃跃欲试”,甚至还有来自德国、迪拜的跨境医疗机构积极寻求“中国标准”的评审认证。
目前,深圳市卫健医院评审评价研究中心正在全国范围内的30多家医院开展评审工作,截至12月共完成了8家医院共14次认证辅导,以及4家医院的正式评审。该中心还推出了线上平台,医院可在网上申请,全流程在线审理。
以香港为“桥头堡”向世界推广
今年9月,深圳市卫健医院评审评价研究中心正式入驻前海。经过4年多的努力,已经初步实现了3个国际化,即标准国际化、评审员培训认证国际化、机构管理认证国际化。2023年3月,该中心获国家卫健委授牌“国际医院评审认证标准研究试点单位”;今年4月,评审员培训项目也以高分通过国际医疗质量协会外部评审会(IEEA)认证。
据了解,在国际医院评审认证工作中,评审员承担了重要角色。目前,该中心共培养了170名境内外评审员,其中有44人来自香港,可为“中国标准”未来走向全球化奠定很好的评审员基础。
此外,2024年9月机构管理也以高分通过国际医疗质量协会外部评审会(IEEA)认证。今年12月8日,市卫健医院评审评价研究中心在香港首设境外办事处。
“香港办事处是中国国际医院评审认证标准走向世界的‘桥头堡’。”徐小平表示,这可以为香港及海外医疗机构参加CIHA评审搭建桥梁,推动“中国标准”在“一带一路”沿线及全球范围内布局,在全球打响中国医院标准的品牌。
“在未来,我们希望完成至少200家境内外医院认证,建成集认证、培训、管理为一体的体系,形成中国医院标准文化品牌。”徐小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