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1月15日讯(深圳特区报特派记者 周元春)广东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14日开幕,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参会委员的关注焦点,聚焦人工智能、人行机器人、光载信息等产业发展,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深港澳联合开展AI前沿性颠覆性研究
近年来,人工智能热潮席卷全球。数据显示,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过1800亿元,在6年内经历超六倍的快速增长,人工智能发明专利授权量全国第一。
九三学社广东省委会在《关于加快发展人工智能 培育壮大我省新兴产业的提案》中提出,为促进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持续实施“新一代人工智能”旗舰项目,围绕高端AI芯片、算法架构、大模型等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提高芯片计算能力,降低芯片生产成本。
提案提到,要积极推进深圳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人工智能重要科研平台,联合港澳优势科研力量形成“创新联合体”,开展前沿性、颠覆性研究;支持光明实验室优化升级,依托“鹏城云脑III”联合相关企业共同打造国产算力生态。同时,提案还建议,要大力支持龙头企业构建“芯片+算力+模型+场景+生态”的全链条赋能能力和创新应用,推进国产软硬件及应用场景开发适配。
AI虽好,但也需要谨慎发展。民革广东省委会《关于拓展“AI+制造”应用场景,推动我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提案提出,不少地方政府或企业都存在AI“一窝蜂”现象,高估技术升级改造带来经济效益,而忽视显性和隐性的成本,建议要结合各行各业特点、AI技术发展情况,客观调研企业开展AI改造必要性、可行性,科学评估升级成本和效益,防止AI过热现象。
设立人形机器人产业投资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日前,深圳众擎机器人的首款全尺寸大人形机器人行走的视频在网络上走红,获得英伟达科学家点赞。
如何加快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助力广东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民盟广东省委会向大会提交提案指出,目前全球人形机器人约38%的供应链企业在中国,而中国约57%的供应链企业在大湾区,但广东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仍面临技术创新存在瓶颈、产业链协同体系不完善、市场应用推广难等问题,建议依托现有的机器人产业园区,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和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人形机器人企业、零部件供应商、系统集成商以及研发机构入驻,促进企业间的协同创新与合作发展,并设立人形机器人产业投资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重点投向具有高成长潜力的初创企业和重大产业化项目。
“人形机器人仍旧是一个很新的产品,上游供应链还没有做好准备,整体链条能力依然偏弱;下游场景也面临‘消费者不敢用’的问题,前期最好由政府主导推广,‘先吃螃蟹’。”该提案执笔人、民盟广东省委会企业家工作委员会委员、广州里工实业有限公司总裁李卫铳说。
支持广深打造光载信息未来产业先导区
包含光感知、光通信、光计算、光显示、光健康等技术领域的光载信息是随着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创新场景应用,电子时代迈入电光子时代甚至全光时代,技术更新迭代衍生出的未来产业。住深省政协委员、民盟深圳市委会副主委、深圳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教授张晗经过长时间深入调研,提交了《培育光载信息未来产业 推动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提案。
张晗表示,光载信息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我省在光载信息方向有较好基础,但在未来产业培育方面仍面临着不少挑战,包括尚未形成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的区域协同发展模式、缺乏紧密链接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新型组织机构、缺乏全过程全生命周期支持产业发展的金融服务体系、缺乏汇聚高端专业人才的生态体系等。
为此,张晗在提案中提出,可以聚焦光载信息产业基础较好的区域,以广州、深圳作为核心引擎,打造光载信息未来产业先导区。他建议,要探索区域系统机制,聚集科技创新资源,构建产业生态,丰富应用场景,启动标准化体系建设,打造光载信息应用试验场。同时,可由省科技厅牵头,鼓励中国光学工程学会、龙头企业、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深圳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联合设立光载信息产业研究院,从而推进多部门合作创新,建立“应用研究+技术开发+标准化+产业化应用”一体化的科技创新链条,为粤港澳科研生态系统提供多样化组织结构创新试验场,更重要的是,可以突破光模块、激光雷达、激光制造、无线光通讯、新型显示、光存储硬盘等重点领域根技术和硬科技技术攻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