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2月11日讯(晶报记者 邹振民 李海若 通讯员 赵薇/文)2025年2月7日,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在哈尔滨盛大开幕。这场继北京冬奥会后中国举办的又一冰雪盛会,不仅展现了哈尔滨“冰城”的独特魅力,也以多元化的“深圳元素”,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这座“无雪之城”以运动员、科技、文化、产业等多维度力量,在亚冬会上书写着冰雪运动的“南国篇章”。
冰雪赛场上的“深圳力量”
此次中国代表团由257人组成,其中包含170名运动员,将参加本届亚冬会6个大项全部小项的比赛。170名运动员中男女各85人,平均年龄23岁,年龄最大的40岁,年龄最小的16岁,其中147名运动员为首次参加亚冬会,48人参加过北京冬奥会,有6位北京冬奥会冠军。
深圳虽地处亚热带,但通过“北冰南展”政策与室内冰雪场地建设,培养出一批高水平冰雪运动员。本届亚冬会首次出现了广东运动员的身影,共有18名广东运动员(含替补)参赛,其中有16人来自深圳,涵盖花样滑冰、冰球两大项目,创下广东运动员首次亮相亚冬会的纪录。
首先是在花样滑冰项目上,深圳籍选手戴大卫是赛事的焦点明星选手。作为中国男子单人滑的核心选手,他在2024年亚洲公开赛和全国锦标赛中分获亚军与季军,凭借稳定的技术动作和艺术表现力,被寄予冲击奖牌的厚望。在接受采访时,戴大卫表示,“我是一名南方运动员,在深圳长大。‘北冰南展’和国家体育总局的联合培养政策让我受益匪浅,参加亚冬会我觉得非常荣幸。”
另一名深圳选手彭智铭则以替补身份入选国家队,他曾在2024/2025赛季全国锦标赛中获男子单人滑季军,展现了深圳后备人才的实力。本届亚冬会的花滑比赛将于2月11日至13日在黑龙江省冰上训练中心综合馆举办,戴大卫和彭智铭将代表中国队在亚洲最高舞台争夺荣誉,同时为深圳冰雪运动的荣耀奋战。
在冰球项目上,深圳选手则撑起了“半壁江山”。中国冰球男女代表队中,深圳运动员都占据了重要地位。其中,女队阵中有10名深圳选手,成为绝对的主力军,包括队长于柏巍、赵启男、方新、文露、曲乐、杨婧镭、孔明会、王雨晴、朱瑞、王佳欣,她们大多是国家集训队的常客,近期刚结束争夺冬奥会资格的附加赛,比赛经验相当丰富。这支国家女冰队伍以深圳昆仑鸿星俱乐部为班底,常年参与国际赛事,亚洲排名高居第二,具备冲击金牌的实力。2月12日至14日,在哈尔滨体育学院滑冰馆,中国女冰的姑娘们将连战三场,让我们共同见证她们冲击亚洲至高荣誉。
男子冰球队中有4名深圳籍选手,分别是国家宁、于纪龙、韩宇航、胡浩然,四人均在深圳昆仑鸿星俱乐部效力,此前已参与对战韩国、哈萨克斯坦的赛事。
4000平方米超大显示屏来自龙岗
除了代表国家出战亚冬会的16名运动员,深圳还有多家科技企业助力亚冬会。深圳的科技基因在亚冬会上大放异彩,以智能设备与通信技术助力赛事运营与互动体验,以智慧赋能这场亚洲高规格的综合性运动会,为全世界观众带来一场极具沉浸感的视觉体验与科创融合盛宴。
亚冬会开幕式晚会的4000平方米超大显示屏来自深圳市龙岗区的企业。新华社发
亚冬会开幕式晚会的主屏幕来自深圳市龙岗区的企业——深圳市光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4000平方米DN系列显示屏将冰雪美学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打造了全景沉浸式体验空间。
开幕式晚会以“冰雪同梦,亚洲同心”为主题,围绕“哈尔滨、中国、亚洲”的地域递进层次徐徐展开。运动员们昂首阔步,有序入场,DN大屏宛如一扇通往诗意的大门,徐徐开启,精美的中国风水墨画卷缓缓铺陈开来,远山如黛,峰峦起伏,梅兰竹菊、青花瓷等代表中华气节传统文化蕴含其中,向世界展示着中华文化与体育精神的融合。
文艺汇演环节,大屏化身为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将冰雪世界的壮美景色、亚洲各国的特色文化元素一一呈现在观众眼前。晶莹剔透的雪花、巍峨壮观的雪山、富有民族特色的舞蹈和音乐,通过大屏的高清显示和逼真还原,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冰雪与亚洲文明的双重魅力。
“哈尔滨的低温气候给设备运行带来极大挑战,DN系列凭借电源信号双备份技术方案,确保显示屏在寒冷环境下稳定运行,无惧低温挑战,为开幕式全程保驾护航。”光祥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光祥科技DN系列显示屏凭借高刷新率、高灰阶、高对比度等卓越性能,实现画面细腻无闪烁,色彩还原度达95%以上,即便在速滑、滑雪等项目的动态演绎中仍能保持流畅逼真,展现亚冬会各项竞技赛事的激情与风采。
光祥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企业将秉持创新精神,凭借技术实力与行业经验继续为全球赛事、舞台演艺等提供更优质、前沿的视觉方案,向世界彰显中国创新的无限潜力与强大力量,让中国“智”造在全球发光发热。
从机器人到通信系统的“硬核支持”
深圳乐聚机器人公司研发的“夸父”人形机器人亮相亚冬会火炬传递现场。在极寒环境中,它完成了与火炬手的挥手、击掌等互动表演,展现了中国在人工智能与运动控制领域的突破。乐聚机器人研发部门副总裁吴雨璁表示,为了现场火炬传递顺利进行,在哈尔滨差不多接近零下20摄氏度的条件下,他们专门拉了机器人去户外进行极寒条件下的测试。此外,本次亚冬会官方合作的唯一人形机器人IP“铝镁侠III”,也是以乐聚Aelos机器人为本体的,其胸前盖板材料更是利用铝镁合金废料重铸而成。
从平昌冬奥会到北京冬奥会,再到哈尔滨亚冬会,乐聚机器人以匠心为笔,已三度续写冰雪奇缘。乐聚机器人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机器人此前还在极寒气候下完成过长距离跑步测试,展现出可靠的环境适应能力及稳定性,为机器人在极端环境应用提供示范样本,也为冰雪赛事增添精彩亮点。
深圳企业海能达则为亚冬会提供PDT专网通信系统,覆盖场馆及周边区域,确保赛事指挥、安保、医疗等环节的通信高效稳定。这一技术曾服务北京冬奥会,再次验证了深圳在通信领域的全球竞争力。
另一家深圳企业——领先体育,基于丰富的国内外大型赛事场馆建设经验,以过硬的产品和优质、高效的服务,为本次亚冬会开幕式主场馆(哈尔滨国际体育会展中心BC馆)提供了近万个专业场馆座椅,为开幕式的顺利举行贡献了一份力量。为确保安全,亚冬会对座椅的强度要求极为严格。为满足亚冬会对座椅安全的严格要求,领先体育选用了公司最新研发的硬汉系列圆背气铺座椅,该座椅采用独特的工艺与结构,显著提高了抗压强度。此外,为响应“环保办赛”的亚冬会理念,领先体育的所有座椅均采用环保材料,将有效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为观众提供了更为安心的使用体验。考虑到开闭幕式期间哈尔滨的气候特点,观众普遍穿着较厚的衣物,领先体育在座椅设计上进行了升级优化。不仅加宽了座椅的宽度,还采用了隐藏式的扭簧阻尼翻折,从而有效避免了观众衣物被夹住的风险。
深圳领先体育为本次亚冬会开幕式主场馆提供近万个专业场馆座椅。(受访者供图)
深圳虽非传统冰雪文化重镇,但通过跨界融合与创新设计,为亚冬会注入了独特的文化符号。据报道,深圳美术馆正联合哈尔滨打造“方正剪纸”冰雪文化IP。
深圳:从“无雪之城”向“冰雪强市”进发
深圳通过政策扶持与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加快脚步构建冰雪运动生态链。
2024年11月,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等部门共同签署了《支持深圳冰雪行业发展倡议书》,加大对冰雪经济的扶持力度,从规划、政策、项目等维度着手,推动冰雪全产业链发展。
首先,深圳利用室内冰场和俱乐部联赛体系,培养出了众多高水平运动员。
其次,在冰雪场地的建设上,深圳花了大心思。不仅为昆仑鸿星冰球俱乐部打造了专业冰场,还积极建设大型冰雪场馆,比如卡鲁冰雪世界、万象天地冰纷万象滑冰场等。此外,深圳还将建成世界顶级冰雪场——位于深圳前海的“华发冰雪世界”预计将于今年底开业亮相,总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涵盖滑雪、娱乐、赛事等功能,届时将成为全球单道最长、规模最大、纬度最低的可承办国际滑雪赛事的TOP级室内雪场。该项目力求打造为能够彰显深圳城市魅力的世界级冰雪旅游目的地,将推动深圳成为南方冰雪运动枢纽,并为未来国际赛事提供场馆支持。届时,深圳将掀起冰雪旅游的热浪。
与此同时,深圳积极引进和举办众多高水平冰雪赛事,成为全国举办国际高水平冰球赛事场次最多的城市之一,这些赛事包括首届中国男子冰球职业联赛、加拿大女子冰球联赛、俄罗斯女子冰球联赛、国际女子冰球世锦赛等,有力地提升了深圳民众对冰球运动的热情,带动了市民的冰雪消费。
在产业融合发展上,深圳大力推进冰雪运动与文化、旅游等业态融合,强化冰雪装备研发创新和品牌建设,推动冰雪经济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冰雪装备产业快速发展,滑雪运动装备的销售额增长势头迅猛。
深圳对冰雪运动的激情不仅限于赛场上,更体现在对冰雪运动的全民热情与包容精神。
深圳通过冰雪进校园、企业赞助赛事等方式推广冰雪运动。深圳昆仑鸿星冰球俱乐部为周边中小学开设冰球课,还为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组建冰球校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冰球运动员,该校队2023-2024年连续两年参加了全国大学生冰球联赛,成绩优异。
2024年全市参与冰雪运动人数超50万,冰球、花样滑冰俱乐部数量居华南地区首位。
深圳以科技创新与政策突破,打破了地理气候对冰雪运动的限制,为亚洲其他无雪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深圳模式”。
本届亚冬会中,深圳以运动员、科技、文化、产业的综合实力展现了“无雪之城”的冰雪雄心。从戴大卫和深圳女冰姑娘们的冲击奖牌,到“夸父”机器人的科技互动,从华发冰雪世界的建设到非遗IP的孵化,深圳不仅为亚冬会增添亮色,更为中国冰雪运动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新范式。正如开幕式总导演沙晓岚所言:“冰雪是冷的,但拼搏的热血永远沸腾。” 深圳的冰雪故事,正是这种热血的最佳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