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2月18日讯(记者 汤莎 通讯员 邓琦) “到现在,我的脑子还是懵的。”躺在深圳前海泰康医院的外科病区病床上,池明(化名)回想起自己受伤的经过,直呼“意外”。
35岁的他,从5岁开始练习羽毛球,已有30年经验。“没想到自己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一向很注意运动健康的他经历了最大的伤。整个春节假期,好动的他只能沮丧地躺在床上,等着膝关节消肿,很担心自己的运动生涯到此画上句号。
幸好他找到了著名运动医学专家陆伟,为他实施了广东省首例关节镜下双束人工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恢复得好的话,医生告诉我,3周时间就能开始跑步了。”
比赛进入尾声时,“意外”发生了
池明与朋友在深圳合伙开办了一家运动培训机构。节前,他与朋友相约来了一场羽毛球比赛。正当比赛进入尾声时,“意外”发生了,池明应声倒地,左腿完全无法动弹。通过CT和核磁共振,医生诊断为:前交叉韧带撕裂合并半月板撕裂。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构成,属于滑车关节。人在做屈膝和伸展运动时,股骨和胫骨能够相对滑动,而不“脱轨”,靠的就是前、后交叉韧带与内、外侧副韧带互相作用。
在足球、篮球等高风险运动中,前交叉韧带断裂在膝关节发生率最高,甚至可高达3%,是运动医学领域最常见的严重韧带损伤。
人工韧带“双束”,手术难度不止翻倍
对于池明这样的运动员来说,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尽快恢复,能够重返球场。于是,他四处打听,了解到中国运动医学学科核心成员陆伟带领包括骨科、运动医学科和康复科医生成立的深圳前海泰康医院骨科-运动医学中心已在去年底正式成立运行。“春节前,我看了陆伟主任的门诊,但当时膝关节过于肿大,只能冰敷消肿,半个月后才能手术。”
陆伟带领团队为池明量身定制了手术方案。对于普通运动人群来说,重建手术会选用自体肌腱或人工韧带。自体肌腱,通常取的是鹅足肌腱进行移植,需要经历较长时间的腱骨愈合与韧带化过程。而人工韧带诞生了30多年,已拥有出色的机械性能,可更早介入运动训练,术后2到4周就能恢复日常活动。但过去的技术都是单束人工韧带重建,由于技术理念不同,对膝关节旋转稳定贡献不足,从而不建议进行高强度膝关节扭曲运动,所以仅适用于年龄较大、非高强度对抗运动人群。
陆伟表示,2010年代出现的自体双束重建对我们有很大启发。我们将人工韧带理念与自体双束重建理念结合起来,就诞生了人工韧带双束重建的创新——由等长的前束控制前向稳定、由后束控制旋转稳定。加上人工韧带三十年应用积累(无排异反应、精确成熟的骨道定位等),可望早日恢复运动员的运动生涯。
“考虑到患者的年龄和职业等因素,我们为他制定了膝关节镜下双束人工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半月板缝合手术的方案。”陆伟表示,双束,也就是两条人工韧带,增强了韧性,形成了三点稳定结构,可让他的膝关节在做滚动、滑动和旋转等动作更加流畅,韧带稳定性更高。
但手术难度却不止翻倍。国人的股骨髁面宽度(前交叉韧带足迹)平均只有20–25毫米,就单束重建而言,自体肌腱单束重建由于其拥有弹性特征,容错可达5毫米,而单束人工韧带重建的刚性属性,决定了其等长重建的容错范围很小。如果双束人工韧带重建,容错甚至只有1毫米,对技术要求非常高。
这个手术还有一项“硬指标”,就是患者的股骨髁直径要达22厘米以上(股骨髁面宽度小于22毫米不建议做双束)。幸好池明常年运动,不仅肌肉发达,而且骨骼强壮,他的关节腔直径达25厘米,足够空间实施这个手术。
2月8日,在深圳前海泰康医院骨科-运动医学手术-康复团队、麻醉团队、护理团队密切协作下,陆伟带领团队精准定位股骨及胫骨的双骨道,术中反复测试膝关节屈伸角度下的等长性,完全避免隧道位置偏差,确认移植物与周围骨质、移植物之间没有任何撞击,最大程度避免了韧带松弛或关节僵硬等情况的发生,结果满意。手术仅用时45分钟。
“意外”并不意外,“叉友”需要终身随访
无论是人工韧带还是自体肌腱,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后的康复是至关重要的。
术后第一天,康复团队和护理团队就开始了早期康复训练。“除了让我尽早下地行走外,康复医生还教给我一套在床上就可以做的康复动作,让我每小时都要活动。”池明说,医生告诉他,如果康复顺利,术后3周恢复正常行走,并逐渐恢复跑步运动,期待半年后可重返球场。
在陆伟眼中,池明遇到的并不是“意外”。“一般来说,前叉韧带撕裂的人,通常存在胶原基因表达的问题,因此,如果一侧前交叉韧带损伤,另一侧也很容易再出现损伤,甚至直系亲属也要关注,在我们的病例中,父子、母女、兄弟姐妹同时发生前交叉韧带断裂的病例有发生。”陆伟曾对数千例前交叉韧带撕裂患者进行过调查,发现平均年龄为29.1岁。对于一般人群来说,运动前的拉伸和热身都必须充分,每次运动以前,一定要用热身的意识。40岁以上人士,在运动前的热身最好能达到半小时以上,50岁以上则需要一小时。需要注意的是,但即使发生了前交叉韧带撕裂也并不是只有手术一个方案。“膝关节有四个韧带,每个韧带所占权重不一样,患者年龄偏大不影响正常生活又没有运动需求的、体重过重或过轻或有明显基础病的,手术可能对他们的干扰更大,因为手术本身也是对关节的进一步干扰。所以,一定要制定个体化方案。”
出现过交叉韧带损伤的人称自己为“叉友”,陆伟2个QQ里的“叉友群”就有4000多人。他指出,按照我们近万例的统计,65%的“叉友”可以恢复原来运动强度甚至更强,30%需要减量,“叉友”们互相提供康复资讯,并定期相约比赛。陆伟强调说,“韧带是一个人体器官,会随着时间、随着身体的状态变化而变化,而且重建的肯定比上帝给你的差,所以,一定要终身随访、终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