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2月28日讯(深圳晚报记者 周倩 许娇蛟)今年两会期间,不少市人大代表围绕科技文旅资源融合、提升生态环境品质、关心关爱特殊群体等议题建言献策。
市人大代表唐红:
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文旅”品牌
市人大代表唐红聚焦深圳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她认为深圳在“科技+文旅”领域有巨大潜力与活力,建议加强文旅资源挖掘与整合,打破区域和部门之间的壁垒,整合全市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主题公园等旅游资源,推出跨区域的精品旅游线路。如将东部的滨海旅游资源与西部的科技旅游资源相结合,打造“滨海科技之旅”线路。
如何推动“科技+文旅”深度融合?唐红建议,支持企业加大在文旅领域的科技研发投入,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人工智能(AI)等技术,创新旅游体验方式。例如,在景区设置智能导览系统,为游客提供个性化的游览路线和讲解服务;开发沉浸式文旅演艺项目,提升游客的参与感和互动性。“依托深圳的科技产业优势,我们可以培育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文旅’品牌。比如腾讯‘企鹅移动岛’新春特别展览等项目,就将科技与文化IP相结合,吸引了大量游客。”她说。
“深圳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还需要完善文旅产业配套设施。”她建议从交通接驳、旅游服务设施方面着手,优化公共交通线路,增加景区周边的停车位,解决游客出行和停车难题;在景区内完善游客服务中心、休息区、餐饮区、购物区等配套设施,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强旅游厕所建设和管理,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唐红还建议加大文旅产业扶持力度。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对文旅企业在土地使用、税收优惠、金融贷款等方面给予支持。例如,对新投资建设的重大文旅项目,给予土地出让优惠政策;对中小文旅企业,提供低息贷款和财政补贴。
市人大代表王岚、李咏霞:
街道建立推广残障人士家庭发展中心
深圳市人大代表王岚、李咏霞等建议,在深圳建立街道残障人士家庭发展中心,满足残障人士家庭在临时托管、照顾替代、照顾技能提升和照顾者身心健康等方面的需求。
深圳市人大代表王岚常年关注残障群体,“个体的残障对家庭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家里有一个残障人士,经济、体力、精神各方面都有压力。”王岚表示,从残障人士家庭的角度来说,需要更具“在地性”和“专业性”的服务支持。如果以街道为单位,构建服务和支持的机构,能够对他们有比较大的帮助。
从2016年开始,深圳市人大代表李咏霞一直在为残障群体发声。李咏霞提出,残障人士家庭服务是完善分层分类残障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满足残障群体更高层次公共服务需求的方向,有利于进一步保障残障人士及其家庭的权利、提升生活品质。
王岚和李咏霞表示,残障人士家庭支持服务具有在地性、专业性的特征,应当符合家庭为本、社区为基础、整合资源、方便使用的原则。基于两年多在深圳市龙华区两个街道的试点经验,建议扩大试点范围,逐步在各街道复制推广建立残障人士家庭发展中心,以此为阵地构建街道残障人士家庭支持体系,构建更高层次的残疾人公共服务,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残疾人公共服务改革提供先行示范经验。
王岚和李咏霞建议,民政、残联、妇联等相关单位基于试点经验,构建更为完善的基层残障人士家庭支持系统,共同探讨并出台相关的政策和实施方案。建议各区根据辖区残障人口结构和分布情况,确定残障人士家庭支持的服务半径,选定一两个街道做试点,建立更多街道残障人士家庭服务中心,以点为面,构建残障群体服务体系,并给予资金和人力支持。由至少一名专业社工担任全职工作人员,负责中心日常运营、联络和开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