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邓辉林
政府工作报告中,满满的都是民生礼包。
2025年居民收入增幅,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再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上调等,桩桩件件,牵系着民生关切,传递着鼓舞人心的力量。更令人感到踏实的是,2025年的诸多民生追求,都设置了清晰的量化指标,成为可考核、可评价的民生KPI,让人一看就记得住,一下子就心里有了底。
就拿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来说,设定在5%左右,既锚定了经济发展的稳健步伐,又契合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与国内产业转型态势,在拉动内需、促进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这一增速意味着更多新兴产业崛起,创造海量就业岗位,为百姓增收筑牢根基。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下调到2%左右,直接关乎百姓“钱袋子”的购买力,稳定物价,就是守护老百姓生活的烟火气,让大家安心消费、舒心生活。
再看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目标设定在1200万人以上,这是沉甸甸的责任。就业是民生之本,新增岗位意味着更多人能找到施展才华的舞台,支撑家庭开销,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每一个民生KPI背后,都承载着对民生的细致考量,对未来的美好规划。而每个量化指标的完成情况,来年都会见分晓,都会公开报告,这就让民生KPI成为政府对百姓的庄严承诺。
说到底,这些民生KPI不是冷冰冰的数字,而是科学考量的“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是具象化的百姓小日子。它们见证着国家发展,也让每个人都能在时代浪潮里,发出自己的光芒,在时代的主场当好人生主角,收获稳稳的幸福,充盈前行的力量。
手机扫一扫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