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深圳的他攻克百年数学难题
2025-03-10 08:37
来源: 深圳晚报

来自深圳的他攻克百年数学难题

人工智能朗读:

深圳新闻网2025年3月10日讯(深圳晚报记者 王宇)近日,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在数学界和物理界引发强烈震动。芝加哥大学教授邓煜,这位高中毕业于深圳高级中学的杰出学者,携手马骁、Zaher Hani共同发表的论文,成功攻克了跨越125年之久的数学难题——“希尔伯特第六问题”,取得了历史性的重大突破。

圆满解答百年难题

1900年,在第二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德国数学巨匠大卫·希尔伯特提出了23道极具挑战性的数学难题,“希尔伯特的23个问题”就此诞生。其中,第六问题备受瞩目,它要求运用公理化方法推导物理定律,尤其是要从微观牛顿力学出发,借助玻尔兹曼动力学理论,推导出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尽管在20世纪,数学家奥斯卡·兰福德曾证明宏观不可逆性能够从微观可逆性中涌现,但严格的数学推导始终未能完成,这一难题如同悬在学界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困扰了一代又一代的学者。

2024年11月,邓煜团队迈出了关键一步。他们发表的一篇长达164页的论文,选用稀薄气体硬球系统,对玻尔兹曼动力学方程进行了严格推导,为解决希尔伯特第六问题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后,邓煜与马骁、Zaher Hani继续深入研究,再次取得历史性突破。他们通过论文严谨地推导了玻尔兹曼方程的长期有效性,并进一步得出可压缩流体的欧拉方程以及不可压缩条件下的Navier- Stokes-Fourier方程。这一卓越成果被科普账号“数学五人组” 赞誉为“华人数学的奇迹年”,也为狭义希尔伯特第六问题画上了圆满句号。

从小显出数学天赋

取得这一成就的第一作者邓煜是从深圳走出的数学天才。从初一到高三,邓煜一直就读于深圳高级中学。

在校期间,邓煜便展现出了惊人的数学天赋。他的数学竞赛教练冯跃峰回忆道:邓煜领悟力超强,初中三年就自学完成了初中和高中的数学课程。初三毕业时,邓煜做高考数学试卷得分就超过了130分。

冯跃峰还提到,邓煜痴迷于奥数,享受解题过程,兴奋时常常自言自语。年级长郑国友对邓煜良好的学习习惯印象深刻,他不仅数学成绩优异,而且发展全面。班主任黄磊也记得,邓煜上课专注时,伏在课桌前,脊背微微前倾,握笔的指节在纸面上轻轻敲击,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

2006年,年仅16岁的邓煜在全国中学生数学冬令营中崭露头角,以满分成绩夺得冠军。次年,他成功入选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IMO)中国国家队,并在第47届IMO中凭借出色表现,以世界第六的成绩摘得金牌,成为深圳建市以来第三位国际奥数金牌得主。此后,邓煜先后进入北京大学、麻省理工学院(MIT)深造,并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8年,邓煜在网上分享了自己在麻省理工的求学经历:“2010年,刚转去MIT的第二学期,选了五六门数学课,同时读着三本书;最多时每天工作8小时40分钟,曾花一个星期读完过85页的论文并验证每一个细节包括挑错……”

这些经历无不彰显着他对学术的执着与热爱。邓煜的成功不仅为个人赢得了荣誉,更为深圳教育和中国数学界增添了光彩。他的故事激励着无数年轻学子在追求知识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不断探索未知的领域。

科学新苗层出不穷

近年来,深圳优秀的青年科学家层出不穷。2021年,从深圳耀华实验学校走出的青年科学家曹原,因一周内两次在《自然》发表文章,报道了石墨烯的最新突破,同样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和邓煜同龄的贾捷阳,毕业于美国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专业,获本硕博学位。贾捷阳创立的Gyges Labs核心技术,为AI智能眼镜提供了支持,他带领团队将AI眼镜的显示模组做到了绿豆大小,并且做到不依赖镜片显示就能将显示内容直接投射至视网膜,解决了困扰行业许久的色散、漏光、彩虹纹等难题。

一直以来,深圳将中小学科创教育摆在突出位置,通过政策引导、资源整合、机制创新等多管齐下,积极搭建各类多元协同的科技创新培养平台,探索科创教育的实施路径,构建起较为完善的科创教育体系,显著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2020—2024年,深圳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萌芽赛道中获得国家级“创新潜力奖”就多达17个,累计获“创新潜力奖”数量位于全国城市第一。

手机扫一扫打开当前页面
[编辑:刘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