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围国家试点城市 体育消费出新出彩 深圳赛事经济“引擎轰鸣”
2025-03-19 08:05
来源: 深圳商报

入围国家试点城市 体育消费出新出彩 深圳赛事经济“引擎轰鸣”

人工智能朗读:

市民可在深圳市体育中心一睹深圳马可波罗征战CBA赛场的激情澎湃。 (受访单位供图)

深圳新闻网2025年3月19日讯深圳商报首席记者 吴蕾)3月17日,国家体育总局官网发布了《关于开展促进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试点工作入围城市名单的公示》。经评审,共有30座城市入围。其中,广东省有两地上榜,分别是广州市和深圳市。从国际大赛轮番登场,到入围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试点城市,深圳赛事经济引擎轰鸣,“体育+商业”“体育+科技”“体育+文旅”深度融合,赛事“出新”、消费“出彩”、城市“出圈”。

以大赛促热度,提升消费动能

2月19日,第34届乒乓球亚洲杯于深圳大运中心开赛。赛事不仅汇聚了王楚钦、孙颖莎等64名顶尖选手的竞技锋芒,更成为深圳向世界展示“国际体育名城”定位的关键窗口。毗邻赛场的大运天地商圈,凭借“大统筹、弱边界、强场景”的开放式商业理念,借势赛事流量,开启一场“体育+商业”的融合探索。

赛事举办期间,亚洲杯的短期爆发式流量与大运天地的长期在地客群,在场景化运营中实现了“瞬时引爆”与“持续沉淀”的双向赋能。赛事期间,亚洲杯公园人流总量达16万人次,商圈日均客流突破15万人次;华润大运天地以体育为流量入口,匹配运动零售、轻食餐饮、电竞娱乐等高频消费业态,构建“15分钟活力生态圈”。通过“赛事+音乐节+市集”等跨界混搭,将场馆从单一赛事空间升级为城市文化地标,这种“流量-场景-消费”的转化,成功引爆大运天地客流。通过“赛前线上话题造势、赛中线下沉浸互动、赛后长尾IP运营”的全周期链路,赛事热度转化为消费动能。

值得一提的是,积极探索消费升级的场馆不止大运天地一家。目前,深圳市体育中心商业中心“新体汇”正在招商,意在打造大湾区超级体育主题商业综合体。根据招商计划,“新体汇”将以运动零售品牌辐射运动社群,构建体育+商业生态,打造入门、进阶到专业装备零售全链条,全方位覆盖消费者需求,一站式完成装备迭代。同时,打造“体育社交+夜经济”,融合主场氛围,联动深圳新鹏城足球俱乐部和深圳马可波罗男篮球迷部落和俱乐部商店,打造赛前赛后3小时球迷经济。

以办赛为契机,提振“全运经济”

2025年,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和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粤港澳三地举行。中国体育场馆协会运营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谭建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全运会这一国内顶级的综合性赛事,一方面要继续不遗余力地创造优异的竞技成绩,提升国际影响力,另一方面也要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谭建湘认为,要充分利用十五运会这一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通过市场开发、活动策划、品牌推广等手段,深入挖掘其经济价值。

粤港澳三地联合办赛是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一大亮点。当前,粤港澳大湾区交通高水平互联互通,“1小时生活圈”初步形成。全运会期间,大湾区将迎来大量客流,全面带动衣、食、住、行、游、购等多样消费需求。

港区全国政协委员、观澜湖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朱鼎健就在全国“两会”期间为办好全运会建言献策。朱鼎健建议,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在全运会周期内及未来大力发展“泛体育”模式,促进大湾区体育文化大生态的形成。他说:“在文体旅产业融合中,体育赛事与演唱会结合成为备受瞩目的潮流,能为观众带来复合式体验。”朱鼎健建议,借赛事机遇举办“泛体育”嘉年华,引入各种形式的国际演唱会、艺术节、博览会等,增加国际观众,提升城市知名度。同时,通过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的实施,为“体育赛事+国际文化活动”做好充分保障,一方面,向国际社会全方位展示大湾区的体育、文化特色,助推国际文化交流融合发展。另一方面,促进游客在广东省和港澳地区之间“多向奔赴”“跟着赛事去旅行”。


[编辑:黄春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