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3月26日讯(记者 徐哲康)阿桂姐近期在办公室喷嚏连连,清水样涕没完没了,鼻塞严重干扰工作,原以为是感冒作祟,连续服感冒药两周却未见丝毫好转,方才意识到问题或许并不简单。最终她去医院就诊,确诊为过敏性鼻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耳鼻喉科张帆医生特此提醒:“近期,因过敏性鼻炎前来就诊的患者数量显著增多。过敏性鼻炎的症状容易被大家误判为感冒。”
喷嚏背后的元凶:气候与生态双重夹击,鼻部敏感加剧
"以这棵常见的杉树为例,3-4月正值花期,花粉颗粒小到肉眼难辨,随风飘散时极易深入呼吸道。加之持续回南天的潮湿环境,不仅植物花粉活跃度大增,室内尘螨、霉菌孢子也在这种‘闷热潮湿’的环境中迅速繁殖。”张帆医生指着窗外的植物解释道,“它们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附着在鼻腔黏膜上,激活免疫系统,当它们再次进入人体后,免疫细胞就会释放组胺、白三烯等炎症介质,从而引发鼻塞、流涕、打喷嚏等过敏性鼻炎的典型症状。”
用药指南:合理使用抗组胺药,改善鼻部敏感症状
当花粉等过敏原通过呼吸或接触再次进入人体后,会触发免疫细胞释放出“组胺”和“白三烯”等炎症介质。组胺特别喜欢与人体内的“H1受体”结合,一旦结合,就像打开了过敏反应的开关,就会诱发喷嚏、鼻痒、清水样涕等症状;白三烯等炎症介质的进一步释放,导致炎性反应的持续和加重,就会出现鼻塞症状。《中国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指出,推荐口服和鼻用的第二代抗组胺药和鼻用的糖皮质激素等作为过敏性鼻炎的一线治疗药物,可联合用药。第二代抗组胺药从源头阻止组胺和H1受体的结合,从而改善过敏症状。张帆医生拿着手旁的一盒依匹斯汀胶囊(凯莱止)说道:“这便是二代抗组胺药,《中国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指出‘这类药物起效快速,作用持续时间较长,能明显缓解鼻部症状特别是鼻痒、喷嚏和流涕,对合并眼部症状也有效’。《慢性瘙痒管理指南》指出‘依匹斯汀具有抗炎作用’,所以它能有效改善鼻塞症状,每天仅需用药1次,疗程不少于2周,它不易导致嗜睡,多数患者服药后不影响日常工作及驾驶。”
防治关口前移:日常防护+预防用药
针对过敏性鼻炎是否可以预防的问题,张帆医生表示春季日常防护很有必要。她建议大家外出时佩戴口罩,外出归来后立即更衣、冲洗鼻腔。对季节性花粉过敏的患者,张帆医生也推荐在花粉季来临前2~4周,服用依匹斯汀胶囊(凯莱止)这类的二代抗组胺药进行预防性用药,有利于症状控制,并根据花粉季时间以及对症状产生的影响而决定用药的疗程。
随着气温逐渐攀升,过敏高峰期还将持续。张帆医生呼吁:“市民连续3天以上出现阵发性喷嚏、清水样涕、鼻痒鼻塞等症状,可能伴有眼痒、皮疹皮肤瘙痒等,应及时就诊。早诊断、早干预,安心度过过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