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4月1日讯(记者 陈佩)春夏之交,海风和畅,深圳迎来一场意义非凡的盛会。这场活动,犹如纽带,传承着中华文明的根脉;更似火炬,凝聚起推动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3月31日上午,纪念轩辕黄帝诞辰4722年东方文明(深圳湾)论坛在深圳市南山区盛大举行。本届论坛以“薪火相传 凝心铸魂”为主题,旨在激励新时代中华儿女共担民族复兴使命,论坛汇聚了海内外专家学者、华人华侨代表、各界爱国人士及传统文化传承者1000余人,共同追溯中华文明之源。
现场邀请了中国老子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金阳、中华诗词学会现当代诗词研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兼深圳基地主任高源、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群书治要》传承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聂菲璘参加活动,共同解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传递的华夏智慧。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周文彰以视频方式为论坛发来贺词。论坛现场设置了祭祀轩辕黄帝大典、东方文明论坛、《群书治要》讲座、海外华人创作诗词朗诵,家乡话朗诵毛泽东主席在延安发表的《祭黄帝文》等环节。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粤港澳文化发展委员会会长冯丞疆与现场嘉宾共同参加论坛启动仪式,活动当天还宣布了成立炎帝祭祀仪式筹委会。
历史与现实交汇,共谱民族复兴新篇章
当天上午十点活动拉开帷幕,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粤港澳文化发展委员会会长冯丞疆致欢迎辞,他代表两大主办方,向参与推动论坛的线上线下海内外各界,致以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感谢。他表示大家怀着“共缅人文始祖,共铸东方文明”的赤子之心,在深圳湾畔搭建起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乙巳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首次在改革开放地标之地深圳举行,寓意多重含义:聚双翼之力,筑文明长桥。论坛的成功主办,既有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深耕东方文化的厚重底蕴,更兼湾区百万高校校友的全球视野。双翼共振的能量,必将让传统文化在湾区焕发新声;秉慎终追远之心,行文明开新之道。轩辕黄帝“始制文字,乃服衣裳”的创世之举,与深圳“三天一层楼”的改革传奇,共同诠释着中华文明“继往开来”的基因密码。当香港的金融脉搏、澳门的文化遗存、广州的千年商道与深圳的创新基因在此交融,粤港澳大湾区已然成为解码“何以中国”的当代现场。
冯丞疆会长提出大家共同探讨如何将《黄帝四经》等中国古代智慧核心思想,转化为数字时代的管理哲学,转化为文化强国的当代实践。呼吁国人携手同行,以民族文化为纽带,以民族精神为旗帜,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共同书写中华民族新时代的壮丽篇章。
传统与现代交融,彰显文化传承创新
论坛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对传统文化的深情致敬,也有融合现代化发展的深刻思考。祭祀典礼作为论坛的核心环节,中国古文化中代表安庆祥和的傩舞拉开序幕,庄严肃穆的礼乐声中,执事司仪、引赞官引领现场嘉宾展开迎神、进馐、行初献礼、行亚献礼、行终献礼等仪式,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祈福祖国繁荣昌盛、世界和平安宁。论坛通过传统祭祀典礼庄严肃穆的仪式,再次呈现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时代价值,重现了千年礼乐文明的庄严与神圣。
东方文明论坛环节,聂菲璘博士解读了祭祖的意义,通过纪念伟人的仪式和活动,让子孙后代对自己的文化根源有更深的理解和认知。聂博士还在公益文化课程中对《群书治要》起源及其核心价值德福一致观作了阐述。高源主任作了《炎黄文化对中华领域文化的影响》,阐述了其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根文化溯源影响。著名诗人、赋作家、书法家彭崇谷作《东西方文化比较》主题演讲,在两种文化中寻找求同存异的相处之道,展现东方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包容性。金阳作了《道德经》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主题,围绕《道德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现实意义展开演讲和碰撞,他指出《道德经》被公认为“万经之王”,在世界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其重要思想“无为而治”推动社会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圆桌论坛,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粤港澳文化发展委员副会长贺贤赟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各行业文化专家展开碰撞,为现场观众带来思想大餐,与会人员表示专主题论坛和圆桌论坛为大家带来文化大餐。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的重要文化活动,吸引了全世界华人和港澳台同胞的关注,论坛上,诗词爱好者朗读了来自美国、意大利、新西兰等国华人为论坛所作的十几首诗词,充满文化自信的展示出中华文化滋养华夏儿女,团结全球华人的力量。
冯丞疆会长说,论坛的成功举办,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格局,增强了海内外华人的民族认同感与文化自信。未来,论坛将继续发挥平台作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相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动力。
据悉,本次论坛由中国东⽅⽂化研究会作为指导单位,中国东⽅⽂化研究会粤港澳⽂化发展委员会和⾼校校友联合主办,⼭东省儒学发展促进会、粤港澳大湾区商业联合会等机构协办,深圳市儒家⽂化研究会、深圳市馨⼼缘慈善基⾦会、湖南省诗词协会岭南儒商诗会等机构承办,叶选基公益基金会等多家机构作为支持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