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会全年工作“任务书”敲定 新提交立法项目13项 重点开展10方面监督
2025-04-03 07:43
来源: 深圳特区报
人工智能朗读:

市人大常委会全年工作“任务书”敲定 新提交立法项目13项 重点开展10方面监督

深圳新闻网2025年4月3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舒瑜)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也是深圳市人大常委会成立35周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工作的着力点在哪里,有哪些前瞻部署?近日,市人大常委会2025年工作要点和年度立法计划、监督工作计划、代表工作计划(简称“一要点三计划”)印发,正式敲定今年工作的“任务书”。

根据“一要点三计划”,市人大常委会今年将新提交立法项目13项,重点开展10方面监督工作,立法重质量、监督求实效,为深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人大新贡献。

推动全国人大为河套深圳园区专门立法

河套合作区是粤港澳大湾区里唯一一个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特色平台,当前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当中。如何为河套发展提供更好法治保障?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陈志列等30多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关于制定河套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法的议案,呼吁由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保障国家建设河套合作区的重大战略部署落地落实。这个议案引发广泛关注,目前已经立案。市人大常委会将积极配合做好议案办理工作,全力推进河套国家立法,构建最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规则体系。在此基础上,市人大常委会还将继续用足用好经济特区立法权,制定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配套法规,为河套合作区建设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被称为前海“基本法”的《深圳经济特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条例》今年将进行修改,以适应新的发展形势,特别是前海扩容后的实际需要,赋予前海更多探索空间,为我国在更高起点更深层次推进改革开放,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强化合成生物等未来产业法治保障

合成生物作为一种生命科学领域的颠覆性“造物”技术,成为各方竞相抢占的科技高地。数据统计显示,近三年全国新增合成生物企业40%集聚在深圳。根据立法计划,市人大常委会今年将制定深圳经济特区促进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发展若干规定,为深圳发力合成生物这一新赛道提供更好法治保障。

近年来,深圳用足用好经济特区立法权,在大数据、低空经济、人工智能、新兴领域、细胞基因等领域陆续出台一批首创性、引领性法规,引起广泛关注。这些法规的实施效果如何?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将对《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进行执法检查,开展《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等法规的立法后评估,通过立法“回头看”,推动这些未来产业立法更好“向前行”。

探索重点立法“双组长”工作机制

今年,市人大常委会的重点立法项目还包括:围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修改深圳经济特区中小企业发展促进条例,开展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法规专项修改;围绕城市治理与民生保障,制定深圳经济特区国有土地供应管理条例、见义勇为条例、法律援助条例、南头古城保护与利用条例、深圳市茅洲河流域协同保护若干规定等。

为提高立法质量,市人大常委会将继续完善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探索建立重点立法项目由人大常委会和政府相关负责同志担任“双组长”的工作机制。同时,加强立法智库建设,健全从代表议案建议、立法建议征集、社情民意反映平台、公开征求意见等渠道选取立法项目的工作机制。

推动解决民意速办和信访平台反映集中问题

民意速办平台和信访平台是市民反映问题的重要渠道。根据市委工作安排,市人大常委会将推动解决这两大平台投诉集中问题作为今年重点工作之一,涉及电动自行车管理、噪声污染、公园管理、校园安全等领域。当前,市人大常委会已组织人大代表就相关问题展开调研,全力推动民生难点问题解决。

今年,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工作将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和民生关切展开。围绕助推消费和服务业发展、打造高水平营商环境、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推动民生社会事业发展等,全年将安排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17项,开展财政经济工作监督14项,执法检查2项,专题询问3项,专题调研和视察20多项。

监督工作计划还提出,要强化跟踪监督问效,对审议意见办理情况开展满意度测评,对于完成情况不理想、满意度不高的事项将列入下一年度监督计划,努力做到“监督一个议题、解决一些问题、促进一方工作”。

不断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深圳实践

人大代表是人大工作的主体。今年深圳的人大代表活动锚定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开展。前不久,“察民情惠民生助力高质量发展·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正式启动,发动全市2000多名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参与,为深圳加快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提升民生福祉献计出力。

为支持和保障代表在闭会期间更好履职,我市已搭建了人大代表之家、人大代表社区联络站、人大代表行业和产业联系点等立体式履职平台。今年,市人大常委会还将推动代表联络站迭代升级,探索建立前海、河套、深汕特别合作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完善行业和产业联系点运行机制,推动全市联系点资源共享、互促共进。

创新是人大工作发展的不竭动力。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将继续深化基层人大民主实践创新,制定代表议事会实施办法,探索建立间接选举的人大代表向原选举单位报告履职情况制度,完善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工作机制,鼓励支持各区、街道人大因地制宜探索“人大代表推动民生微实事办理工作”,不断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深圳实践。  


手机扫一扫打开当前页面
[编辑:李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