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4月3日讯(记者 范洋航 通讯员 李向南)近日,深圳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正式印发《2025年“深圳蓝”可持续行动计划暨环境空气质量达标攻坚方案》,围绕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协同治理,提出系统性攻坚措施,力争到2025年实现PM2.5年均浓度降至15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7.5%以上等核心目标,以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锚定三大核心目标,推动空气质量全面跃升
方案明确三大攻坚方向:一是以PM2.5浓度持续下降为主线,协同推进臭氧污染治理;二是聚焦移动源、工业源、扬尘源等关键领域,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三是突出民生导向,解决群众身边的突出大气环境问题。通过“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三大原则,深圳将构建覆盖能源、产业、交通、生活等全领域的污染防治体系,力争实现PM2.5与臭氧浓度“双降”、空气质量与城市发展“双赢”。
多领域协同发力
绿色产业升级,源头减排先行。深圳将打造绿色产业集群,推动“20+8”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严控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准入,推广低挥发性有机物(VOCs)原辅材料替代,2025年底前完成40家重点企业源头替代。同时,通过“绿岛”项目整合污染治理设施,建设集中喷涂中心、活性炭处理中心等,实现工业集约化、清洁化生产。
能源结构转型,发展清洁低碳。到2025年,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将提升至50%。深圳将加快天然气电厂建设,新增气电装机容量500万千瓦,并推进太阳能、氢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对火电厂、垃圾焚烧厂等排放大户实施严格监管,确保废气达标排放。
交通体系革新,新能源全面普及。深圳计划2025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150万辆,渗透率超80%,公交车、出租车100%清洁能源化。同时优化货运结构,推动“公转水”“公转铁”,水水中转比例提升至34%。针对老旧车辆,将全面加快淘汰国Ⅲ及以下排放标准汽车,并通过非现场执法、路检路查等手段强化机动车污染监管。
工业VOCs深度治理,科技赋能精准管控。针对包装印刷、表面涂装等高VOCs排放行业,深圳将建立企业分级管理制度,推动C级企业动态清零,并严查低效治理设施。通过“码上换炭”系统实时监控活性炭更换情况,结合大数据分析实现排放动态更新,确保治理设施高效运行。
扬尘治理精细化,智慧监管全覆盖。全市工地全面落实“6个100%”防尘措施,推广AI巡查、无人机监控等智慧化手段,建立扬尘源动态数据库。针对泥头车违规运输问题,实施“一不准进、三不准出”管理,每月开展执法检查,严查撒漏、超载等行为。
民生痛点攻坚,提升环境获得感。方案聚焦餐饮油烟、露天焚烧、汽修喷涂等群众关切问题,要求新建餐饮场所必须配备专用烟道,中型以上餐饮企业定期监测油烟排放。同时,全面禁止露天焚烧和烟花爆竹燃放,加强垃圾处理设施臭气治理,切实改善人居环境。
强化科技支撑,构建“空天地”监测网络。深圳将整合卫星遥感、无人机、微型监测站等数据,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监测体系,提升污染预警能力。针对重污染天气,建立动态减排清单,实施“一域一策”差异化管控,确保应急措施精准有效。
护航十五运会,打造“绿色赛会”标杆。为保障2025年全运会期间空气质量,深圳将提前摸排赛事场馆周边污染源,开展应急演练和专项执法,实施“保、协、调、错、严、限”分级管控,确保会期空气质量持续优良。
深圳此次推出的攻坚方案立足城市发展实际,聚焦大气污染防治关键环节,注重技术创新与政策创新的有机融合,这些探索既吸收了国际先进经验,也充分考虑了本地产业结构特点,形成了具有操作性的治理模式。从长期发展来看,深圳的环境治理实践正在积累可推广的经验,特别是在产业升级与生态保护的平衡机制、城市精细化治理等方面,为同类城市提供了现实参考。其空气质量改善轨迹,将成为观察中国城市环境治理成效的重要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