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4月15日讯(记者 叶玉燕 通讯员 黄俊杰 许文彬 唐永国)4月15日,记者走进龙岗区耳鼻喉医院迁址重建工程项目现场,看到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进行设备调试、保洁、收尾等工作,项目建设已进入最后验收竣工阶段。
鸟瞰建成后的龙岗区耳鼻喉医院。
刷新医疗建设领域“新高度”
龙岗区耳鼻喉医院迁址重建工程位于龙岗中心城核心区域,黄阁路与白灰围路交界处。项目总用地面积约2.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9.8万平方米,A区病房楼地上21层,高99.8m;B区科研楼地上20层,高99.1m;C区门诊医技楼地上5/6层;D区门诊医技楼地上8层;地下均为4层。项目规划建设床位600张,牙椅300张,并配套建设耳鼻咽喉产学研基地,建成后将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编制床位最多、科研平台一流的耳鼻咽喉专科医院。
门诊医技楼中庭。
记者了解到,龙岗区耳鼻喉医院迁址重建工程项目根据医院不同科室患者的特点,充分考虑患者需求,进行了细致的功能设计,眼科诊区设置儿童乐园和书吧,避免眩光直射,并配备清晰的标识系统;口腔科诊区设置趣味空间,转移患者注意力;耳鼻喉科诊区配备手语视频标识和听力设备,为听力较弱或沟通困难的患者提供便利。
建成后的门诊医技楼听力中心。
龙岗区耳鼻喉医院迁址重建工程不仅是龙岗区卫生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重点民生工程,更是深圳市打造“东部医疗高地”的关键布局,医院的建设不仅将极大改善龙岗区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的现状,为市民提供高水平的耳鼻咽喉医疗保健服务,还将通过区域医学检验中心和医学研究中心的建设,促进龙岗区检验医学和医学科研能力的全面提升。该项目作为区域医疗建设的重点工程正以“满格进度”加速推进,刷新中国耳鼻咽喉医疗建设领域“新高度”。
建成后的一楼中庭。
匠心筑就民生工程“新标杆”
龙岗区建筑工务署和中建八局分别作为项目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在工程的推进过程中,以科学管理和创新举措确保工程建设的高品质。项目引入专业医疗工艺设计团队,优化功能布局和动线流向,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双塔式建筑布局既疏解了城市空间,又产生了良好的日照通风效果,同时通过下沉庭院和采光井为地下空间引入自然阳光和通风,提升环境质量。地下空间还规划了餐厅、超市等服务设施,方便患者和家属用餐及购物,并设置垃圾被服及餐厨垃圾的负压自动输送系统,减少垃圾运输流线,避免交叉感染,为医院带来更加安静、卫生、环保的医疗环境。
建成后的门诊医技楼内部实景。
记者从项目现场看到,医院采用人车分流模式,地面层主要设置人行,B1-B4层沿外侧设置车行,地下空间设置1300多个停车位,有效解决就医停车难问题。同时,该项目致力于打造一所低碳、环保的现代化医院,采用绿色环保节能设计,采用高效暖通空调系统,利用自然通风原理设置风冷系统,结合医疗主街中庭顶部的太阳能电动百叶,形成拔风式气流循环,减少空调使用,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采用智能照明系统,运用线条型灯具和智能控制系统,减少筒灯数量,优化照明效果,极大地降低能耗;采用立体绿化系统,通过地面绿化、天井绿化、屋顶绿化和平台绿化,建立多层次的绿化体系,改善建筑微气候,提升环境舒适度;采用智能化管理系统,引入互联网+技术,实现零排队就医体验,并通过大数据支持远程会诊和信息共享,提高医院运营效率;采用垃圾处理系统,采用负压自动输送系统处理垃圾和被服,减少运输流线,避免交叉感染,营造安静、卫生的医疗环境。
“国优”标准打造工程品质“新样板”
龙岗区耳鼻喉医院迁址重建项目自启动以来,始终以国优奖为目标,通过全过程质量管控、技术创新和智慧建造,为工程建设按下“加速键”,为区域医疗设施升级注入新动能。项目从立项之初便明确了创优目标,将创优奖励写入合同,激励各施工单位以国优奖标准推进工程建设。为确保每一个细节都达到精品工程标准,项目邀请全国顶级国优奖评审专家现场指导,从施工策划到细节把控,全方位提供技术支持。项目参建单位以“全过程、全方位、全专业”的质量创优管理理念,严格实施施工全链条管理,从原材料筛选到施工过程监管,再到事后复盘总结,层层把关,确保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可控状态。
建成后的病房楼护士站。
作为区域大型专科医疗公建项目,龙岗区耳鼻喉医院功能分区复杂,涵盖检验中心、手术室、科研中心等多场景需求。项目团队通过BIM技术搭建统一精细化模型,将建筑、结构、电气设备、医疗净化等多专业串联起来,解决三维空间中的交通组织、管线排布、物流运输等复杂难题。通过方案模拟、进度模拟和施工模拟,项目团队优化了钢结构穹顶、复杂管线综合、机械车位等专项内容,减少施工错漏返问题,实现降本增效。同时,施工单位中建八局还应用BIM从设计阶段的碰撞检查到施工阶段的进度管理和资源调配,通过三维建模实现对施工全过程的精准把控,有效提升了施工效率和质量,减少了施工中的错误和变更。该项目BIM技术应用成果荣获了第二届新基建杯二等奖、第五届优路杯企业综合组铜奖等多项荣誉。
建成后的一楼大厅。
据龙岗区耳鼻喉医院迁址重建项目负责人尤水鑫介绍,该项目充分运用“AI技术+实时自动监测技术”打造智慧工地,智慧工地平台整合5G技术、AI大数据分析和可视化监测仪,对安全隐患、大型机械运行等内容进行全方位监测,实现施工进度、安全状况和环境参数的精细化管理。该项目突出绿色施工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项目团队积极践行环保理念,优化施工方案,采用封闭降水及水收集综合利用技术,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降低噪音和粉尘污染,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打造环保型工地。与此同时,针对医院大跨度钢结构桁架屋面的施工难点,项目采用“大型构件液压同步提升技术”,结合自主发明的富水区域地下水降排及回收利用装置,攻克了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施工难题。此外,项目还应用了GRG施工软平台、工业化成品支吊架技术、薄壁金属管道新型连接技术等多项创新工艺,大幅缩短施工周期,提升建筑美观度和质量。
建成后的病房楼内部实景。
值得一提的是,龙岗区耳鼻喉医院迁址重建项目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凝聚团队力量。项目党建工作与现场施工深度融合,成立“党员先锋队”“青年突击队”,将支部堡垒扎根在施工一线。区建筑工务署以党建为引领,组织中建八局等参建单位集思广益,提出“在质量上出实劲,在管理上使韧劲”的工作要求,确保施工过程精品化。通过“样板引路”“质量一分钟施工要点视频学习”等制度,项目团队精准监测施工质量,及时纠偏,持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龙岗区耳鼻喉医院迁址重建工程以国优奖为引领,通过技术创新、智慧建造和绿色施工,不仅为区域医疗设施升级提供了高质量样板,更为行业树立了“快速、优质、智慧、绿色”建造的新标杆。
四楼儿童口腔。
龙岗区耳鼻喉医院迁址重建工程以其快速的建设进度和卓越的品质追求,成为龙岗区医疗建设领域的一张亮丽名片,该项目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建设,全程厚植“民生导向”的精工理念,将“人民至上”的价值观嵌入每一处施工细节,树立起区域医疗基建新标杆。未来,这座全国规模领先的耳鼻咽喉专科医院将依托先进的医疗设施和优质的服务体系,为龙岗乃至深圳市民的健康福祉提供坚实保障,成为深圳东部医疗新坐标,为区域医疗水平的提升注入新的动力,为市民的健康生活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