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

区网原创稿件

95年前的今天,中共宝安县委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

2023-02-23 22:30 来源:深圳新闻网

人工智能朗读:


《初心和使命——深圳红色基因溯源之党史大讲堂专题片》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宝安讯2023年2月23日讯(记者 钟满香)你知道吗?2月23日,是中共宝安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召开95周年。95载岁月如歌,95载初心如磐,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红色革命精神代代赓续。

在宝安区燕罗街道燕川社区,坐落着建于清代中期、砖木结构的素白陈公祠,这座经历200余年沧桑的古建筑,正是中共宝安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旧址。1928年2月23日,中共宝安县委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自此激荡起祖国南海边深圳特区的“红色浪潮”。

翻开浩瀚的历史长卷,那段热血记忆依旧令人心潮澎湃。今日,让我们通过《初心和使命——深圳红色基因溯源之党史大讲堂专题片》,再次走进素白陈公祠,致敬先烈,传承革命精神。

穿过祠堂厚重的红漆木门,在红砖素瓦之间,映入眼帘的正是中共宝安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纪念馆,馆内一派肃穆庄严的景象。天井里矗立着三位革命前辈的全身雕像,他们分别是宝安党组织创始人——宝安县第一任支部书记黄学增、宝安县第一届县委书记郑奭南,以及宝安县第一批党员、燕川本地英烈陈细珍。

正厅中间,一面鲜红的党旗和入党誓词并排悬挂,是众人前来宣誓的见证。展馆共分“中共宝安县党组织的建立”“工农革命运动的高涨”“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中共宝安县第一次党代会”四个单元,陈列着军服、铁军刀、草鞋等革命先辈的遗物,《红旗》《布尔什维克》等党内刊物,以及展示了宝安县农民暴动的文件资料、宝安第五区农民自卫队军旗等珍贵文物,真实、生动地再现了中共宝安县党组织的建立过程以及宝安县人民同反动势力斗争的历史。

时针回转至百年前,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同年8月,广州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了广东省宣讲员养成所,随后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广东支部。1922年6月,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广东区执行委员会。1924年7月,经彭湃等人倡议,创立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宝安党组织的创始人黄学增便是农讲所第一期学员。毕业后,他作为优秀特派员被派往宝安开展农民运动、发展党员及建党工作,他们到宝安的第一站就是茅洲河北岸、燕川一带。1924年底,黄学增等人吸收了包括燕川本地党员陈细珍在内的深圳历史上第一批7名共产党员。

1925年到1927年,历经了发展农民运动和支援省港大罢工的革命实践,宝安党组织成立了支部、党部,后来成立了中共宝安县第一届委员会。1927年11月宝安县第一次工农武装暴动失败后,中共广东省委要求宝安总结经验教训,继续保持革命高涨的态势。就在这关键节点,1928年2月23日,中共宝安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召开了。大会会期一天,到会代表19人,代表全县197名党员。大会认真总结第一次工农武装暴动的经验教训,建立新的领导核心。这次党代会是在国共分裂、白色恐怖笼罩全国的腥风血雨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是新中国成立之前深圳地区召开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党代会,如劈开茫茫黑夜的一道曙光,一颗名为“信仰”的种子落在了宝安的土壤,成为无数共产党人矢志奋斗的精神滋养,也为此后的革命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组织基础和队伍基础。会后,宝安县委积极发展党员,至1928年4月,宝安县的党员人数已达280人。

如何让一代又一代的宝安人铭记历史,弘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血脉?宝安区委区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辖区内红色资源的挖掘、保护和利用,2000年以来,按原貌修缮中共宝安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旧址,建成中国共产党宝安县第一次代表大会纪念馆。2012年,该旧址被命名为首批深圳市党史教育基地。2016年,宝安区再次拨专项资金,对旧址进行了第二次修缮。通过大量的照片、文物以及油画,展示宝安党组织建立及领导宝安人民同反动势力斗争的历程。2019年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又依托原有的党史教育基地,新增了展陈内容,新考证文史资料125万字,新增展出珍贵历史照片、图片41幅。

除了上述对于旧址硬件的修缮保护,宝安区还重点对党史进行深度挖掘研究。2019年开始,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统筹燕罗街道、区委党校、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区档案局等单位组建了课题组,正式启动对中共宝安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的党史研究。借助研究成果,宝安区不断创新宣传思路,一系列老少皆宜的红色作品孕育而出,激励党员干部勇当“行动派”“实干家”。其中,党史纪录片《初心和使命——深圳红色基因溯源之党史大讲堂专题片》获评深圳党员电视教育片一等奖;微电影《宝安1928》是深圳首部红色题材微电影,获评党员电视教育片三等奖。

95载波澜壮阔,95载恒久生辉。中共宝安县第一次代表大会纪念馆现已成为深圳市党史学习教育基地、深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深圳市党员教育基地和深圳市宝安区廉政教育基地,每年迎来数十万名党员干部参观学习,广大市民游客也屡屡前来瞻仰先辈荣光。

[编辑:谢孙武 王容] [责任编辑:谭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