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知名歌唱家王凯蔚师生音乐会12月6日晚唱响深圳
2024-12-06 15:49 来源:深圳新闻网
深圳新闻网2024年12月6日讯(记者 卢东勃 通讯员 蔡易成)12月6日晚8时,深圳市海上艺术文化中心境山剧院将迎来一场音乐盛宴——“经典歌剧选粹之夜”。活动由深圳市声乐协会主办,届时,国际知名男中音歌唱家王凯蔚将携其优秀学生同台献艺,为观众带来一场视听双重享受。在音乐会前夕,王凯蔚接受了深圳新闻网等媒体单位共同采访。王凯蔚以其深厚的艺术底蕴和丰富的人生经历分享了自己在艺术道路上的心得体会,并对年轻一代声乐人寄予了厚望。
声部之变,艺术之路的转折点
王凯蔚,一个在歌剧界享有盛誉的名字,他的声音如同醇厚的红酒,饱满而富有感染力。然而,在光鲜亮丽的背后,是他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和无数次的自我挑战。当被问及艺术发展之路上哪些事情对他影响至深时,王凯蔚的思绪回到了那个决定他命运的时刻——大一那年,他遇到了生命中的伯乐,上海音乐学院的葛朝祉教授。
“那时候,我还是一个对声乐世界充满好奇和憧憬的学生,但我的声部定位并不准确。”王凯蔚回忆道,“葛教授听我的声音后,果断地指出我应该改变声部。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改声部不仅意味着要重新适应新的音区,更意味着要放弃原有的演唱习惯和风格。”
葛朝祉教授的判断力如同医生断诊一般精准,他深知声部选择对歌唱者未来的重要性。在葛教授的指引下,王凯蔚开始了艰难的声部转变之路。这个过程充满了痛苦和挑战,他不得不放弃原有的演唱方式,从零开始重新学习新的发声技巧和音区控制。
“那段时间,我几乎每天都在练声中度过,那种痛苦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因为你要在原有的声部和新声部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正是这段艰辛的经历,为王凯蔚日后的艺术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三年半的艰苦努力,他突然发现自己能够演唱那些曾经无法想象的作品了。这一转变不仅让他的声音更加饱满和富有感染力,更让他在声乐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也让王凯蔚深刻体会到了声部改换对于歌唱家的重要性。因此,在成为教师后,王凯蔚也是非常小心地去观察每个学生的声音特点和发展潜力。他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因为每一个细微的判断都可能影响到学生未来的艺术之路。
听觉审美:提升艺术鉴赏力的关键
在谈及音乐普及问题时,王凯蔚表示:“做音乐工作者来说,就是要去注意音乐的普及问题,普及不仅意味着演出,更包括深入讲解作品背后的故事、结构和内涵。当观众对作品有所了解后,他们就能更加自然地融入其中,产生共鸣。”王凯蔚以古典音乐为例,指出古典音乐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从最早的神话故事,到后来的写实主义歌剧,艺术家们不断将现实生活融入作品中,使观众能够从中找到共鸣。因此,他呼吁应多举办专题讲座,从各个学校入手,加强音乐普及工作。
对于如何提升自己的听觉审美,王凯蔚认为这与培养古典音乐的观众有着直接的关联。他表示,当人们不了解某件事物时,往往会感到拘束和缺乏兴趣。而一旦有所了解,就能更加放松地参与其中,热情也会随之而来。他鼓励大家多听、多学、多了解,逐渐培养对音乐的敏感度和鉴赏力。通过普及工作,可以让更多人了解音乐、爱上音乐,从而推动整个音乐市场的发展。
寄语学生:耐得住寂寞,扛得住压力
在谈到对学生的期许时,王凯蔚深情地表示:“学生们都很努力,也很想要上进和学习。但具体做起来真的很难。”艺术之路是一条孤独的路。因为大多数人不会像艺术家那样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钻研和学习。因此,艺术家们需要耐得住寂寞,扛得住压力。
他鼓励年轻声乐人要珍惜每一次学习和演出的机会,认真对待每一个角色和作品。同时,也要学会在孤独和压力中寻找到自己的动力和方向。他告诫学生们:“你们要学会去记、去背、去钻研每一个音符和台词。因为只有这样,你们才能在舞台上展现出最好的自己。”
在媒体见面会上,王凯蔚还透露了自己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他表示,有时候可能会显得苛刻一些,但都是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成长和进步。学生们要在孤独和压力中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未来的艺术道路上走得更远、更高。
中国声乐崭露头角未来可期
对于中国声乐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展望等话题,王凯蔚也分享了自己的见解和心得。王凯蔚回忆道:“我曾在上海音乐学院学习,那里的教学课程非常实用,为我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当我跑到国外学习时,还是发现了很多不同之处。有些地方确实值得我们学习,有些地方则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即使在音乐学院毕业后,到歌剧院工作时,还是会发现有很多差距。这种差距一直存在,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弥补。”
他接着指出,韩国和日本很早就开始派遣留学生到欧洲和美国学习声乐,他们中的很多人在国外工作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对西方文化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把握。因此,他们在回国后传播了一种更为直接的教学理念,而不是凭想象或凭空教学。这种教学理念使得韩国声乐在国际上更具竞争力。
然而,王凯蔚也提到了中国声乐的辉煌历史和优秀传统。20世纪的40年代,中国就已经出现了像斯义桂这样的世界级歌唱家。斯义桂作为亚洲人,在美国学习时迅速崭露头角,成为当时世界级的歌唱家。斯义桂不仅唱功了得,更重要的是他能够将中国的文化与西方的文化融合在一起,使得他的演唱更具震撼力和感染力。
近年在国际声乐舞台上,韩国人取得了很多不错的成绩。在谈到中国声乐与韩国声乐的对比时,王凯蔚认为,中国学生在技术上可能更加注重一些,因为觉得技术就是最重要的。而韩国那边则更注重音乐的层次和内涵,他们告诉学生技术只是手段、工具,目的是音乐。如果你的音乐里没有故事、感情和冲击力的话,那表明你的技术也不怎么样。因此,韩国歌手在演唱时更注重乐句的说服力和情感的表达,这使得他们的演唱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
王凯蔚还提到,虽然中国声乐起步晚一些,但也有很多优秀的歌手在国际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比如上海音乐学院的沈洋夺得了卡迪夫声乐比赛大奖,中央音乐学院的杨光也同样是卡迪夫的第一名。还有,如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他不仅古典音乐唱得好,流行音乐也唱得好,不久前也到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演出,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在悉尼歌剧院的卖票率达95%以上,可见其影响力。廖昌永在多明戈世界歌剧大赛、法国图鲁兹国际声乐比赛和挪威宋雅王后国际声乐大赛中均获得了第一名。 他在1996年至1997年间,一年内连续夺得这三个赛事的冠军,创造了中国歌唱家在世界高水准、权威性赛事中连续夺冠的奇迹。这些成绩表明,中国声乐也在不断进步和发展。
对于未来中国声乐的发展,王凯蔚表示乐观。他认为,随着对古典音乐的普及和宣导工作的加强,越来越多的观众会开始了解和欣赏古典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