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特区担当展现对口协作帮扶的“深圳力量”
2025-02-21 07:12 来源:深圳特区报
人工智能朗读:
深圳新闻网2025年2月21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方慕冰)现代乡村美丽宜居,山区道路畅通无阻,产业园区机器轰鸣……在新疆、西藏、广西等深圳对口支援和合作地区,深圳援建的学校、医院、厂房拔地而起,特色农产品走出大山,“圳”情帮扶的温暖滋润了群众的心田。倾力支援帮扶,抒写山海深情,春潮涌动处,一幅幅壮美的发展画卷正在深圳和对口地区广袤的热土徐徐展开。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大局。2024年深圳坚持以“感恩改革开放,回报全国人民”的特区担当,高质量推动对口支援与合作,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国家、省交给深圳的重任,持续稳定支持对口地区发展,展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中的“深圳力量”,奋力谱写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崭新篇章。
加强顶层设计推动资源对接
从倾情帮扶到合作共赢,深圳加强顶层设计,探索一条条乡村振兴“双向奔赴”的新路,深化产业、创新、营商环境、消费、内外贸易、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等各领域的帮扶、交流与合作共赢。
乡村振兴,资金使用至关重要。
深圳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坚持“集中资金投向产业、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鲜明导向,进一步提高财政协作资金使用效益,做好专项资金和项目日常监督管理工作,从机制上促进帮扶协作资金与深圳产业发展联动。
据了解,深圳“自上而下”明确帮扶协作资金投放的3大类15个重点方向,梳理形成数字乡村、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等22项具体贯彻落实清单,并结合实际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工作措施和帮扶项目,不断提升帮扶资金支持的“效用度”。
深圳作为消费大市,推动对口地区农副产品进入全国市场,既助力农民增收致富,又丰富市民的“菜篮子”,有力促消费、惠民生。
2024全球高端食品及优质农产品(深圳)博览会上,河源米粉、丝苗米、凤凰单丛茶等多款深圳对口地区消费帮扶产品格外吸引人眼球。它们来自深圳对口地区新疆、西藏、河源、汕尾、潮州等8个消费帮扶展团,签约采购额达9914.5万元。
举办“2024年深圳市乡村振兴科技成果对接会”、组织深圳展团参加第十四届中国新疆喀什·中亚南亚商品交易会、深入实施“深爱疆果”工程……展会经济是深圳的产业特色。深圳坚持“参展+对接会”思路,会同帮扶地区展会主办方政府共同做好配套经贸活动,组织参展企业走进主办地园区及企业等,助力企业链接政府资源、市场资源。
产业协作赋能对口地区发展
从田间地头到制造一线,深圳立足自身所能、市场需求和协作地区区位特点、产业基础、资源优势,着力抓实特色产业培育、产业集群打造及消费帮扶助农增收。
去年10月,在世界长寿之乡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紫糯玉米、芥蓝、菜心等从广西茂雄康养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基地出发,“坐上”冷链车开往深圳。越来越多贴着“广西”标签的特色果蔬、肉类等特色农产品在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上,被市民熟知。
近年来,深圳先后在广西发展蔗糖、中草药、养殖业等特色产业33个,打造茧丝绸和芒果等产业集群7个,共建192个广西供深农产品示范基地、8个深圳“菜篮子”生产基地和36个“深圳农场”,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联动发展。
2024年5月,一大批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企业入驻广西上林县象山工业园区。“这次签约入驻园区的企业,产品涵盖便携式适配器电源、裸眼3D显示屏、锂离子动力储能电芯等产品,都是新兴产业。”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韦聃旎表示,园区的建设极大地推进了当地的产业升级。
正如韦聃旎感慨的那样,随着南宁(深圳)东盟产业合作区开发合资公司的成立,为深圳企业开拓东盟市场提供平台支撑。深圳支持华为数字能源、欣旺达、赛格等深圳企业参与广西各地充电设施、光伏储能、新能源项目建设。
不止是广西。壮大特色产业,深农投、深圳市米袋子菜篮子联合会分别与黑龙江省农投签署合作协议,哈尔滨特色产品展销中心在深圳开业。中广核5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落户新疆巴楚县,华为、比亚迪、华大基因等深企在新疆布局发展。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设和美乡村
产业兴旺了,村民富裕了,村庄也变得更宜居更美丽了。2024年,深圳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在对口地区奋力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2024年冬,察隅县上察隅镇宁日村村民多吉沉浸在乔迁新居的喜悦中。多吉开心地说,“我们一家4口住上120平方米的两层新房,开车到县城也就两个多小时,比过去偏远的古拉乡安巴村方便太多了!”
宁日村占地近26万平方米,是深圳市第十批援藏工作组援建的3个易地搬迁小康村项目之一。
易地搬迁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举措。千里之外的百色市田阳区,深圳持续做好后续工作,在老乡家园三期深百众创产业园投入协作资金3450万元,建设林木加工厂房、厂房屋顶光伏项目、光储超充一体化项目等,通过拓展村集体收益渠道,满足安置区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发展产业、完善基础设施等需求。
深圳在易地搬迁项目中不仅注重“搬得出”,更致力于“留得住”“住得好”。在对口援藏援疆工作中,深圳持续深化“造血式”帮扶,聚焦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等关键领域,推动受援地实现从基础建设到民生福祉的全面提升。
文化交流丰富精神生活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为更好发挥文化交流效果,深圳在对口支援过程中,通过文化交流、教育帮扶、文化活动等多种形式,广泛播撒先行示范区的文化理念。
2024年8月,喀什市第七批“石榴籽”青少年交流活动走进深圳,220名师生参观博物馆、历史遗迹、科技馆等场所,在交往交流交融中感受到祖国发展的成就,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诸如此类的活动还有很多。“石榴籽一家亲”粤林青少年手拉手民族交往活动、“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深喀同心·善行致远”公益计划……2024年,深圳累计组织喀什市12批次2217名师生赴深圳等地开展交流研学活动,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
在此基础上,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建成喀什·百姓书房,组织深圳《咏春》等知名舞剧走进新疆,支持深圳交响乐团“文化润疆”专场音乐会来喀什巡演等。这些文化活动不仅丰富当地居民的精神生活,更促进不同地区文化的融合与共进,为当地注入新的发展动力和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