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个垂直医疗大模型华佗GPT,深圳龙岗11家医院部署,智能分诊预问诊准确率超95%

2025-03-07 16:35 来源:南方都市报

人工智能朗读:

深圳新闻网2025年3月7日讯(记者 张凡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这与深圳青年科学家将科学研究聚焦于民生领域的追求不谋而合。近日,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数据科学学院“90后”助理教授王本友带领的科研团队开发的世界首个垂直医疗大模型“华佗GPT”,已在深圳市龙岗区11家公立医院部署应用。数据显示,华佗GPT相关产品服务累计交互人次达100多万次,每天的用户访问量接近万次。

创新引领,惠及民生 

王本友及其平均年龄24岁的科研团队深耕“AI+医疗”领域,致力于构建通用医疗人工智能,让平民化医疗AI惠及全球。开源的华佗GPT大模型累计下载量近百万次。在深圳市龙岗区政府的支持下,华佗GPT已成功应用于智能分诊、预问诊、健康科普、院内咨询等多个医疗场景,显著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和医生的工作效率。

技术突破,满足真实需求 

华佗GPT是世界上首个垂直领域的大模型,自2023年2月发布以来,经历了多次迭代更新。如今,该模型不仅具备慢思考、长推理能力,还能够解决更加复杂的医疗推理问题,满足更多真实的医疗需求。市民只需通过微信打开“健康龙岗”公众号即可使用华佗GPT。在预问诊场景中,患者可以先与大模型进行简单沟通,描述个人病症,医生在接诊前可以看到患者提交的基本信息,有效节省了诊疗时间,缓解了医患沟通问题。

多方支持,成就卓越 

王本友团队获得了深圳市为青年学者提供的配套项目资金支持,并得到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等机构的设备和技术支持。此外,华为、腾讯、滴滴等企业也为团队提供了横向项目资金资助。目前,华佗GPT的分诊准确率已达95%以上,极大提升了医疗服务效率。

“华佗GPT极大地提升了我们医疗工作的效率,它作为一种新质生产力,赋能精准就医,让我能够更专注于患者的诊疗工作。”龙岗区人民医院产科副主任医师廖思兰表示。不少市民也感受到了华佗GPT带来的便捷体验,杨女士就表示,她对于使用异地医保在龙岗区人民医院就医报销问题感到困惑,使用华佗GPT提问后很快得到了答案。

未来展望,持续创新 

王本友期待华佗GPT在未来能够在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提供专业医疗知识科普、减轻医生工作压力等方面继续作出贡献,成为推动医疗行业变革的重要力量。“从伦理和使用方面考虑,华佗GPT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目前持审慎态度。”王本友强调,华佗GPT优先为医生提供服务,一方面通过大模型赋能的产品培养医学生和医生,另一方面为医生提供辅助诊断,减轻他们的工作量。

“深圳是对年轻人非常友好的城市,对创新创业的包容性也比较大,所以我的求学经历和工作经历都与深圳有关。”2022年6月,博士毕业的王本友选择回到深圳加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同时成为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的研究科学家。他表示,学校希望通过模型搭建造福社会,担当社会责任,这也是团队选择在医疗场景中制作大语言模型的初衷。

[编辑:吴猛 王容] [责任编辑:战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