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

原创新闻

“鲜”行记:“网红”青菜板蓝根菜是如何俘获广东人味蕾的……

2025-03-18 17:17 来源:深圳新闻网

人工智能朗读:

深圳新闻网2025年3月18日讯(记者 刘梦婷 唐丽玲)又到一年“食春季”,各类春鲜陆续上市。今年,首次上线商超平台的板蓝根青菜一经“登场”便迅速俘获了大批消费者的心。盒马全国春菜采购负责人金汉涛表示,板蓝根青菜今年首次通过盒马大规模上市,目前,日均销售量同比上市初期增长了300%。

“菜篮子”一端连着田间地头,一端连着餐桌。对于食材新鲜程度无比“挑剔”的广东人而言,如何打动他们的胃,答案不攻自破——必定是让饕客们在最短的时间内享用到田间的新鲜。日前,记者来到了位于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的板蓝根青菜种植基地,开启一场“鲜味”溯源之旅。

田间竞速:抢“鲜”接力“第一棒”

“最初一公里”是农产品流通的起点,也是冷链物流建设的重点。鲜活农产品必须在一定温度下保存,才能抑制呼吸作用从而减少损耗。

春日的云南空气中带着一丝清冷,阳光好得晃眼。“云南的优势就在于冷凉的气候、白天夜晚温差大、日照时间长、病虫害不多,蔬菜口感甜脆,且全年可种,能实现多季采收。” 参与研发的华中农业大学教授葛贤宏告诉记者,2021年,板蓝根青菜获得国家专利后,开始走出实验室,在全国寻找适合的环境试种。这一过程,花了3年多。

image.png

清晨7点,在板蓝根青菜种植基地,种植农人们穿梭在田间地头,他们手法娴熟,迅速又利落地将一棵棵成熟饱满的板蓝根菜采摘下来,以两叶一芯为标准,按照25-30厘米的长度,配备统一的专业修剪工具,保证菜品质量,从而提升食用体验。农户们要趁着太阳直晒前,按照盒马订单量完成采收。

“今年附近的土地基本在种植板蓝根青菜,相比以往种植的菜心和小葱,收益更高”,就近工作的农户徐阿姨乐呵呵地说。

image.png

image.png

经农人采摘下来的菜,被码得整整齐齐地摆放在筐中,而筐中早已铺好的吸饱水的棉布是用来为蔬菜“锁鲜”的。之所以需要这道工序,是因为叶菜采摘以后仍然可以生长,温度会持续升高。而切面接触湿物之后很容易冷却保鲜,便于衔接后续的冷链运输。

物流脉动:织密运输网络一路抢“鲜”

dbbd37c913535b6c2293589eefb8a22.jpg

fc73b39dda2b7fc3fdda6ef5a97e5d2.jpg

当地农户“老张”和弟弟都加入了板蓝根抢收的工作。“老张”负责开车,弟弟负责搭手,将一筐筐的鲜菜装车运至附近几百米的冷库,进行预冷,使得青菜从内到外降温,进入休眠状态,从而保障最佳口感。一车120件蔬菜,每件5-6公斤,兄弟俩平均一天要装7-8车。

image.png

image.png

“从地里采摘开始,板蓝根青菜就开始了与时间赛跑。”基地负责人卜丰原介绍,因为叶菜容易脱水,对保鲜有严格的要求,为此基地还专门订购了一台真空预冷保鲜机,经过半小时至一小时左右的预冷处理,蔬菜的温度会快速降至0℃。相较于传统的冷库降温方式,这台机器的加入,能使得整个预冷时间缩短10小时。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经过2小时左右的低温装箱处理,青菜会被装进专属的冷链车,全程保持在0-4℃,运往全国各地的盒马大仓,72小时以内就能到达终端。到达华南地区的广东,仅仅需要23个小时。

从实验室到餐桌:板蓝根青菜今年上市“火了”

据了解,板蓝根青菜是华中农业大学国家油菜工程技术中心历时17年研发出的新型蔬菜,由菘蓝(板蓝根)和甘蓝型油菜杂交而成,该品种编号为“菘油1号”。参与研究的华中农业大学教授葛贤宏表示:“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将板蓝根里的抗病毒成分导入油菜,获得的蔬菜不仅口感清甜,还具有与板蓝根类似的抗病毒、抗炎、免疫调节的特性。”21年获得国家专利后,板蓝根青菜开始走出实验室,在全国寻找适合的环境试种。

作为创新品种,板蓝根青菜从实验室走向百姓餐桌,经历了异常艰难的一段路。

从2021年开始在云南地区的试种,足足经历了三年时间的“打磨”,在今年1月,板蓝根青菜才首次通过盒马大规模上市。

“早在去年春天,盒马就在尝试把板蓝根青菜推向市场,但是因为产量和品质不稳定,销量并不理想。”盒马全国春菜采购金汉涛表示,一年来基地不断调整种植方式,让产量更加稳定,同时根据盒马消费者的反馈,也给源头基地建立起一套种植、采收标准。

卜丰原介绍,从菜薹的长度到叶子颜色,盒马都有严格要求,这倒逼基地不断提升种植技术。他举例说,盒马要求菜薹不能空心或者发黄,后来发现因为菜薹缺水造成的,经过调整肥水比例,渐渐解决了问题,使得产品拥有更好的口感。

image.png

经过三年在云南地区的试种,今年1月,板蓝根青菜首次通过盒马大规模上市,因其营养丰富、口感甘甜,快速赢得消费者认可。如今,板蓝根青菜的种植基地已经遍布西双版纳、大理、曲靖等市州,合计种植面积超过4000亩,亩产值达到7000元。随着销量不断提升,云南各地的种植面积将有望扩展到1万亩。

[编辑:张玲 吴沁彤] [责任编辑:单铭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