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应用“牛鼻子” 打造AI应用先锋

2025-04-03 07:45 来源:深圳特区报

人工智能朗读:

近日,位于龙岗坂田街道的中南国际实业深圳有限公司厂房改造施工现场,一位新的“安全员”——智能巡检机器狗正式上岗。机器狗眼神犀利、小巧灵活,发现施工安全隐患能实时上报。这是坂田街道与南方科技大学共建全链条合作平台后,推动技术创新在实际工程场景中落地应用的成果之一。深圳特区报记者 赖犁 通讯员 王丰 摄

深圳新闻网2025年4月3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元春)4月2日,在市政协“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深聊会”上,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创委、市人工智能产业办、市政数局等政府职能部门代表,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代表和政协委员代表一同为深圳如何实现AI先锋城市建设剖析建言。

以打造AI应用先锋牵引AI产业

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2024年,深圳人工智能产业已经逐步形成覆盖硬件制造、软件技术、终端产业等环节的全链条产业体系,拥有企业超过2200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3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43家,高新技术企业1120家。

在此基础上,深圳如何在AI先锋城市建设上走得更快更稳?

市政协委员、科技界别召集人、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仁辰认为,深圳要推动人工智能快速、高质量发展,一定要结合深圳高度市场化、产业链完整的优势,抓住应用这个“牛鼻子”,牵引全球的算力、模型等最先进的AI技术来到深圳,与深圳的硬件产业结合、落地,通过打造“AI应用先锋”推动深圳人工智能产业的全面发展。

降低“训力券”使用门槛

3月29日,深圳发放首批“训力券”(算力购买补贴),总额近2亿元,惠及近40家人工智能和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深聊会”上,委员们认为,深圳大力度发放“训力券”,在帮助企业缓解研发投入的压力上有积极的作用。

“训力券”的申报有一定门槛——根据有关规定,“训力券”的申报门槛是需求方年租用智能算力开展AI大模型训练、推理费用达到50万元(含)以上。市政协常委、科技界别召集人、深圳码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CEO黄鼎隆表示,通过AI的应用,可以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赢得更多的市场。但是投入50万元进行AI应用,对于很多小微企业而言,很难下这个决心。他建议降低“训力券”的申报门槛,让更多的小微企业积极尝试AI的应用,从而提升深圳AI应用的广度,也真正实现AI赋能千行百业。

加速产业基金落地

去年年底发布的《深圳市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的若干措施》提出,要设立人工智能产业基金,汇聚多元资本构建人工智能百亿基金投资生态,坚持“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对此,委员们表示非常期待。

市政协常委、深圳云天励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陈宁表示,业界都非常希望加速推动产业基金的落地,通过更市场化的手段,撬动全市AI产业的高速发展。同时,他也提出,产业基金除了关注“0”到“1”的初创企业以及百亿级的龙头企业外,也不能忽略已经上市、正处于从“1”到“100”阶段的成长型企业,这类企业的快速成长将为整个产业发展带来更强力的支撑。  


[编辑:李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