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深圳新闻网首页 > 深圳新闻 > 图片深圳 > 

见圳|深圳CBD“世界级的城市会客厅”是如何炼成的

2018-03-27 08:13来源:深圳新闻网

深圳新闻网讯(记者 张玲 秦川 刘彦兰 齐钊远 刘庆康 刘斐斐 实习生 刘晴)从莲花山开始,沿着中心书城、市民中心、深圳证券交易所一路往南,穿过深南大道,掠过中心城广场、皇庭广场、会展中心,跨过滨河大道,来到皇岗村。这一片,就是深圳最中心的地段“深圳的中轴线”,也是深圳的CBD(CBD,即中央商务区的缩写)。从建立深圳特区开始,它的使命就是成为深圳世界级的“城市会客厅”。

(看这里:720°看深圳福田中心区

深圳福田CBD的炼成过程,是深圳城市建设史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这个城市会客厅,有福田高铁站——建筑总面积为14.7万平方米,全世界列车通过速度最快的地下火车站,亚洲最大、也是仅次于美国纽约中央火车站的全球第二大地下火车站;深圳市民中心——拥有目前国内最大的停车场,共有地下停车位2608个;深圳中心书城——建筑面积8.2万平方米,全世界单店经营面积最大的书城;平安金融中心——118层、高达600米的全球第四高楼……

720°视野看深圳福田中心区(南向)

720°视野看深圳福田中心区(北向)

 

2018年3月7日,福田中心区中轴线从南往北看(航拍局部)

2018年,深圳新闻网无人机拍摄下的福田中心区会展中心附近建筑群及绿地

青松告诉记者,2008年刚到深圳时,他就被市民中心的造型所吸引,画下了上面这幅画

在自由插画家青松的笔下,莲花山是一块美味的“抹茶蛋糕”(版权归青松所有)

1993年前 深圳中心区仍是“原生态”

深圳特区的成功,不仅仅在于经济发展的本身,而更可贵之处在于创造这些成就过程中所探索的道路。

在1988年的福田规划图里,仍然留着福田中心区的一大块空地未开发。我们今天看到的福田中心区,在1996年才进入全面开发的阶段。深圳甚至为此特别设立了一个办公室,专门统筹中心区的建设。这个办公室直到2004年撤销,共存在了8年。

陈一新,深圳市规划国土委的副总规划师。前几年,她一直利用业余时间,整理福田中心区规划设计的历程,总结福田中心区规划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1987年的时候,深南大道在福田中心这一段还是一个临时的一个小路,非常窄的,10米的小路。直到1993年,深南大道才从上海宾馆以西这一段才贯通。1993年之前,深南大道只到上海宾馆,就到800米绿化带那里就截止了。”

“有岗厦村,河园片区。河园在彩田路的西边,就是在福田中心区里面。楼园在彩田路的东边。福田中心区人最集聚的地方就是岗厦村,除此之外就是很散落的一些机修厂、零件厂、食品厂,星星点点很散落的布局。这个是1980年前的(福田中心区)。”

600米的平安金融大厦,目前是深圳最高楼(秦川 摄)

作品名:《深圳会展中心》 作者:李崇霄 摄于2017年

作品名:《The Light in the Dark》 作者:李崇霄

拍摄项目:深圳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展览馆,   摄于2017年

 

识别二维码可720°俯瞰深圳福田中心区

 

2017年10月26日,陈一新在深圳市规土委接受深圳新闻网记者采访时,展示了14年前的老照片

2003年7月,时任深圳市市长李鸿忠首次到莲花山山顶,负责介绍中心区规划的陈一新在山顶广场留影。此时,市民中心大鹏展翅屋顶的结构刚刚搭好,中心书城还是一大块空地。

深圳首开先河 为中心区1.9平方公里土地规划全球招标

“1990年成立福田区,8年间福田区建设很快,中间就剩下一个福田中心区了。这个地还留着,为什么还留着?这是市政府的决策。当时领导们就决策,先外围后中央。先把外围建好,最后再建中心区,使得中心区的地不出让,那时候比较多的是协议用地,拍卖也有。但是中心区的地基本没动。”陈一新说。

从1996年开始,深圳陆续对香港的大品牌的公司招商引资。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很多原来决定到福田中心区开发建设的香港公司都退出了。这个时候,深圳市政府开始考虑让国内的开发商进入福田中心区建设。

34岁的陈一新在1996年迎来新的人生转折点,在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工作的她,被调去深圳市规划国土局,牵头组建深圳市中心区开发建设办公室。

深圳市中心区开发建设办公室很“强大”,从土地的地政管理,到规划设计、规划实施、建筑报建,再到小区环境监管,都是它的职能范围。在规划国土局办公的建艺大厦517办公室,四个不同专业背景的人才组成的中心区开发建设办公室开始运作。办公室成立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牵头组织福田中心区中轴线两侧1.9平方公里土地做城市设计的国际咨询,以及评出市政厅(即现在的市民中心)单体方案。

这次招标,是深圳特区史上值得记录的一件大事。1996年之前,全国还没有如此大规模的城市设计招标,深圳此举是开了先河的。

1996年8月,来自中国、美国、日本的知名专家组成的评委会,最终评出了美国李名仪/廷丘勒建筑师事务所的方案为优选方案。

1998年深圳市福田中心区航片

来源:深圳市规划国土委信息中心

老照片:1990年福田中心区航拍

来源《深圳城市规划.纪念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十周年特辑》

老照片:1990年初,福田中心区现状

来源:华艺设计公司《福田中心区规划方案》

市民中心屋顶抬高了十几米 城市仿真系统深藏功与名

无论站在哪个角度俯瞰深圳市中心区,人们第一眼看到的是独具特色的市民中心,它飘逸轻盈的屋顶极富动感,没有围墙的市政府办公楼,突破了国内行政机关深宅大院的传统。

关于市民中心大鹏展翅的屋顶,还有一个真实的故事。市民中心的建筑体量特别大,屋顶的尺寸到底合不合适,没有人能给出准确的答案。当时的深圳建设者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用300多个红蓝气球勾勒出市民中心屋顶轮廓线。

深圳城市规划的幕后英雄——城市仿真系统就此亮相。

为什么城市规划需要建仿真系统?在规划图纸上,市民中心的建筑有500多米长,经过方案调整后,现在也有450米长。这样一个巨型建筑放在市中心是否可行,跟周围的环境以及深南大道的关系怎么样,设计师、规划专家和以及深圳市领导心里都没底。

这个时候,深圳市中心区开发建设办公室提出,建“城市仿真”把握建筑尺度。1998年,他们从香港请来公司建了一个仿真系统,把中心区现有的建筑模型都放进去,把将要规划的建筑模型也放进去,市民中心在电脑里呈现出来。

对市民中心的方案做了仿真之后,规划者们发现,问题大了。

如果按照原来设计的高度建起来的话,市民中心的屋顶正好压在莲花山顶上。庞大的屋顶像帽子一样盖在山顶上,景窗效果不好。规划者试着在仿真系统里,将市民中心的屋顶抬高十几米,成功解决了这个问题。

“可以说,仿真系统的应用为深圳的中心区规划建设避免了一个大的败笔。我们当时在福田中心区的思路非常清楚,我们不能‘穿新鞋走老路。’”陈一新说。

此后,深圳自行开发建设了一套城市仿真系统,这在全国亦是首例。该系统不断改进升级,至今仍在深圳的城市规划建设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凡是深圳重大的工程,都会放在系统里进行模拟演示。

老照片:1994年从深南路新洲路立交东望福田中心区

来源:《城建丰碑——城市道路与桥梁》深圳市城市建设投资发展公司编辑(1995年3月)

福田中心区这一大片土地在1999年6月29日还是待开发状态

粉红色建筑是红荔路边上的中银花园(陈一新 摄)

1997年10月,陈一新(左四)和同事在市民中心尺度实验现场

(他们身后的红蓝气球是仿真实验道具,勾勒出市民中心的轮廓以便进行方案修正)

2004年5月,市民中心启用前,陈一新(左五)与中心区开发建设办公室的同事合影

13栋写字楼统一规划 开发商意外地发现楼超级好卖

深圳中心区CBD以深南大道为线,划分了南北两大区域。在深南大道以南,有一栋1995年建成的投资大厦,围绕在它周围的13栋房子,被规划界人士称作“13姐妹”,经常作为城市规划典范被引用。这13栋楼由美国设计公司做了详细的城市设计,呈三排平行分布,在楼和楼之间建立起舒适连续的步行系统;解决彼此规划公平性问题,同时也兼顾了整体的美观。

临近深南大道第一排的建筑,无论是景观还是广告效果,都很好。第三排的建筑离购物公园近,景观和配套也不错。问题出在中间一排的建筑,开发商心里是有疙瘩的:既没有广告、也没有景观,更没有交通优势,但是地价却是一样的。设计师要解决的就是三排建筑规划的公平性问题。

这个问题最后是怎么解决的?陈一新告诉记者,“让三排建筑都围绕着公园布置,这样两组建筑都有很好的景观效果。房子还是建那么多,建筑总面积不变,地块缩小,只是把公共的空间留出来做一个小公园。这样两组公园都有好的景观,交通也好了,步行也方便了,景观也开敞了。一石三鸟吧。”

深圳市将“13姐妹”建筑群所在的地块作为试点,对每一栋楼的设计做了详细的定量限定。一些开发商,甚至是设计建筑师,就跑到中心区开发建设办公室表达他们的不理解。他们问得最多的是:为什么要把城市设计制定得那么详细,特别是13姐妹楼群,对每个建筑的设计设定了那么多的框框,这不是压制了建筑师的建筑创作吗?

有的建筑设计图纸报上来几次,都没有被中心区开发建设办公室通过。在规划部门的坚持下,“13姐妹”建筑群的一批房子建起来了,开发商意外地发现楼很好卖,“一下就卖完了,以后再也没有人来质问我了”。

仿真系统的动态画面就如同无人机在城市上空飞过

图为深圳城市仿真系统呈现的深圳中轴线

图为深圳新闻网无人机团队拍下的深圳中轴线

感谢城市仿真系统,我们可以看到模拟的岗厦村城市更新前后的面貌变迁

 

2018年3月,深圳新闻网无人机航拍已经建成的深圳中心区“13姐妹”楼群

深南路边上的投资大厦

立体空中连廊将深南大道南北区域缝合起来

深圳福田CBD规划建设最大的难题之一,就是如何把被深南大道分割开的南北两片区域“缝合”起来,这也是规划师多年的夙愿。

早在1996年的李名仪/廷丘勒的规划方案中就构想了中轴线二层平台,类似于纽约中央公园的设计理念,即全部采用绿色的二层步行系统。

1998年,深圳邀请了日本设计师黑川纪章深化中心区中轴线,他把上述方案进一步发展为立体轴线,把二层平台整个架起来——下面一层是商业,再往地下做成停车库,变成了一个多层、立体、多功能的复合功能轴线。也就是说,从莲花山公园的脚下,我们可以沿着二层步行系统走到市民中心,再一直走到会展中心,全长2公里,行人可以完全不受机动车干扰。

20年后,设计师图纸里的二层步行系统即将全面实现。2017年6月22日,深圳市规土委福田管理局公布福田区中心区空中连廊详细规划草案,空中连廊规划范围包括红荔路、彩田路、滨河大道和新洲路所围合的区域,面积为4平方公里。

“13姐妹”建筑群实现统一规划,楼和楼之间建立起舒适连续的步行系统

“13姐妹”建筑群的社区公园让每一排建筑都有很好的景观

社区公园

深圳福田中心区的“13姐妹”建筑群一角

 2018年3月26日,深圳福田中心区“13姐妹”建筑群街景

 

中心城屋顶平台是深圳福田中心区空中连廊的一部分

图为莲花山公园与中心书城已建成多年的的空中连廊

连廊下是车来车往的红荔路

交通枢纽中心实现与城市中心无缝链接

1998年12月28日,音乐厅、图书馆、少年宫、广电中心等6大重点工程举行奠基仪式,标志着深圳市中心区正式拉开了大规模建设序幕。

20年后,深圳福田中心区身兼特区“四大中心”重任:文化中心、行政中心、金融中心,交通枢纽中心。

其中金融中心和交通枢纽中心能够建设完成,是时代送给深圳的机遇,也是深圳敢于抓住市场,超前规划的代表作。

最早的时候,深圳地铁一期工程只有20公里,1号线从罗湖到世界之窗,4号线从福田口岸到少年宫,两条线路的换乘站设计在水晶岛站(即现在的市民中心站),后来将换乘站调整到了会展中心站。这个调整,就是为了把地铁站跟CBD这个人流量客流量最大的地方实现零距离接驳。

于是,深圳地铁1号线沿着深南大道行走,到了岗厦站时在地下拐了一个弯,转到福华路,进入福田中心区,此后沿着购物公园站接上香蜜湖站,再度回到深南大道。

此后,深圳的轨道交通二期、三期、四期的站点选址,以及北京到香港的高铁站选址(即广深港客运铁路福田站),都在福田中心区益田路的下方设站。

1998年12月29日,深圳商报头版报道深圳中心区六大重点工程开工

 

1998年12月29日,深圳商报C1版介绍深圳中心区六大重点工程

国内大城市面积最小的CBD创造了最多的GDP

福田中心区从1993年开始平整土地,陆续在地块的角落建起一些小的办公群,随后市民中心等多个公共建筑拔地而起。到了2004年,福田中心区还保留着十几块未出让的空地,规划的功能全是商务办公。

此时,“科技+金融”的时代来了,深圳的金融业开始起飞,金融机构纷纷将总部基地瞄准了中心区。福田CBD的金融中心建设可谓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十几块空地全部出让给金融机构,土地储备的节奏跟市场的需求吻合,产生了最好的效益,至此,深圳福田中心区完成了金融中心的建设。

2017年9月1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商务中心区蓝皮书:中国商务中心区(CBD ))发展报告(2016~2017)》,蓝皮书数据显示,2015年,深圳福田CBD生产总值位居全国CBD第一,高达2622亿元,超广州天河CBD、北京CBD,并为深圳市经济总量贡献了14.98%的产值。与此同时,福田CBD在北上广深四城CBD中面积最小,仅6.07平方公里,但却以最小的面积创造了最多的GDP(国民生产总值)。

高铁福田站在中心区益田路施工现场(陈一新摄于2010年)

1999年高交会馆建成启用。图片来源《崛起的深圳——深圳市改革开发历史与建设成就》

在承办了7届高交会后,2006年5月7日该馆功成身退拆迁完毕

  

原高交会馆所在地于2011年建起了深圳证券交易所

该大楼由建筑设计师雷姆·库哈斯主持设计

图为深圳新闻网无人机团队2017年7月拍摄的深圳证券交易所大楼

 

在国内大城市的CBD中,深圳市福田CBD以最小的面积创造了最多的GDP

 

深圳市福田中心区1999-2004年实景组图(陈一新 摄)

深圳市福田中心区2005-2010年实景组图(陈一新 摄)

[责任编辑:郑晓鹏]

新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