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旺新镇
二、农业生产快速发展,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
——农业成为恢复最快产业,取得较好发展。地震后,我市不断发展现代农业产业,转变模式,采用合作社,采用企业带动农户经营模式,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特色产业逐步壮大。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由2008年的14.7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29.2亿元,2010年突破震前水平,快于地区生产总值1年,比2008年增长实现翻番,2009-2017年,实现年均增长4.6%。。
——传统产业巩固稳定,产量稳定略有增长。全年粮食总产量28.4万吨,同比增长1.0%,是历史第一高产年,比2008年增加2.6万吨,同比增长10.1%,年均增长1.1%。
——特色产业发展加快,现代化进程快推进。大力推进优质粮油、特色蔬菜、猕猴桃、玫瑰以及生猪等基地建设,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扶持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和产业基地。截止2017年末,30亩以上土地流转总面积达15.8万亩。玫瑰、猕猴桃两大特色种植分别达到1.2万亩、2.5万亩。有出栏50头以上生猪规模户达352余户;年出栏10头以上肉牛养殖户达199户;年出栏2000只以上肉鸡养殖户206户。
三、工业经济发展较快,园区规模基本成型
——工业强市战略布局,园区规模基本成型。震后,绵竹市以灾后重建的契机,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合理整合工业资源,大力发展工业园区,目前全市经开区和德阿工业园为主题的工业园区发展格局已基本成型。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主营业务收入472.8亿元,比2008年的192.3亿元增长了1.5倍,平均每年递增10.5%。
——工业化进程加快,支柱产业优势明显。通过制定了多方面的优惠政策,使工业经济迅速发展,形成了以食品加工、磷化工、机械加工、建材等优势行业为主的工业格局。到2017年底,优势支柱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44.2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1%以上。
——企业能耗明显降低,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步伐的加快和生产技术设备水平的不断提高,促使规上工业企业节能降耗成效显著。2017年全市单位GDP能耗0.765万吨标准煤,比2008年同比下降44.6%。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达到50.3亿元,比2007年增长76.1%,年均增长5.8%。